法人圈最高目標指數 高盛:臺股上看27,800

臺股挾國際熱錢流入,近期加權指數見高不是高。聯合報系資料照

臺股挾國際熱錢流入,近期加權指數見高不是高,昨(2)日再大漲395點收26,378點,改寫歷史新猷。高盛證券在最新「臺股策略報告」中指出,基於三大核心理由,將臺股目標指數由24,600點上調至27,800點,調幅13%,爲內外資法人圈最高。

觀察內外資對近期集中市場加權指數預測,現由高盛證券以27,800點居冠,其次爲永豐投顧的27,500點,再來是羣益投顧、國泰期貨-證期顧問的27,000點,另元富投顧26,500點、華南投顧26,000點,而瑞銀證券的樂觀情境假設點位爲25,330點。

內外資看臺股目標指數

高盛證券看好臺股的三大核心理由,其一,企業獲利成長強勁。高盛證券預估,由於AI需求暢旺,帶動臺灣供應鏈強勁增長,推升MSCI臺灣今年與2026年企業盈餘成長率分別爲14%與18%,上調各1與4個百分點,高於市場共識的14%與16%。

臺灣今、明兩年企業成長率,在亞洲各市場中除不及韓國的17%與20%外,幾乎完勝其他各經濟體,如中國大陸、香港、澳洲、新加坡、印尼、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強勁的基本面支撐是推升股市持續走強的有力關鍵因素。更何況臺股前瞻本益比(PE)預估爲16.4倍,雖高於10年均值的正0.9個標準差,但仍屬合理。

其次,季節性與聯準會利多。即使臺股8至9月已有相當漲幅,但第4季向來是臺股表現強勢的季節,加上聯準會啓動降息循環,歷史上在非衰退時期降息對臺股尤爲有利,因臺灣市場對短期利率敏感度最高,使臺股仍有走強空間。

第三,資金流動轉趨正向。近來對衝基金積極加碼臺股,且本土資金與散戶也開始挺進風險性資產,加上外資9月來已積極回補臺積電(2330)持股,儘管其他科技股回補程度僅50%,但整體來看資金流向仍轉佳。

此外,臺積電ADR溢價持續擴大,顯示外資法人仍高度偏好;而科技類股依然是推升臺股不斷上漲的主要力量,如臺積電今年以來已上漲約27%,其餘科技股平均約漲15%,遠優於金融股的4%與非科技股的下跌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