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估關稅問題讓美線運價Q3漲勢動能受限 給貨櫃三雄中立評等
▲關稅政策影響之下,法人給予貨櫃三雄中立評等。(圖/取自紐澤西港務局官網)
記者張佩芬/綜合報導
上海航運交易所的貨櫃運價指數SCFI連着四周下跌,國內長期追蹤航運股的國內法人昨(7)日出報告指出,關稅政策影響之下,貨櫃船運第三季旺季美國線運價漲勢動能恐將受限,第四季進入淡季,給予貨櫃三雄中立評等。而海運巨頭馬士基本月2日報告指出,因關稅問題,全球貿易環境依舊處於高度不確定的警戒狀態。
法人分析,8月中國關稅豁免期到期,近期中國出口至美國貨量需求開始減弱;此外,隨美西線運價持續走跌並逐漸朝損平點邁進,加班船已陸續返回至亞洲航線;歐洲線方面,由於無關稅影響,加上需求開始進入傳統旺季表現,運價走勢呈現上漲。整體而言,在關稅政策影響之下,美國線第三季旺季運價漲勢動能恐將受限。
獲利方面,第二季下旬開始關稅豁免期搶運導致的運價上漲,預計大多將反映在第三季,加上第三季進入傳統需求旺季,遠洋線運價仍有望高於前期低點,第三季有望成爲航商今年季度獲利高峰。
考量第三季受到關稅政策影響,旺季運價漲勢動能恐受限,第四季進入傳統需求淡季,運價將再度面臨走跌壓力,對相關個股維持中立建議,也就是無法由基本面給予投資評等,預期近期股價將處於盤整,建議降低持股。
另一家法人在本月2日的報告則指出,美國進口櫃量減少,等同於貨櫃航運及出口至美國的製造業,需求減少,再加上新臺幣大幅升值對毛利率的衝擊,下半年獲利將明顯低於上半年,亦低去年同期。
陽明海運前董事長謝志堅在6月28日就已指出,不論美國對等關稅結果如何,因爲去年第四季美國進口商就開始搶進貨,目前1700多個保稅倉庫都已爆滿,全美零售聯合會估計未來4個月美國進口櫃量減幅在8.1%到21.8%之間。
馬士基本月2日則指出,美國進口企業目前平均仍須承擔21%的有效關稅,雖遠低於4月高峰時的54%,卻仍是偏高,代表全球貿易環境依舊處於高度不確定的警戒狀態。
該公司認爲,7、8月恐怕會是全球供應鏈最敏感、最關鍵的時刻之一,談判的結果當然會影響未來幾個月的全球貿易和消費者情緒,也會進一步牽動消費市場的信心與終端商品的價格走勢,讓原本就充滿變數的全球貿易前景更加難以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