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估非聯盟船公司會搶先恢復航行紅海 聯盟航商早晚勢必跟進

▲法人估因成本與競爭力考量,非聯盟船公司會搶先恢復航行紅海,聯盟航商早晚勢必跟進。(圖/港務公司)

記者張佩芬/臺北報導

上週五(7日)上海航運交易所貨櫃運價指數(SCFI)單週跌7%,年減14%,國內有法人評論指出,胡賽停止紅海攻擊,但航商仍未恢復紅海線,非聯盟的航商應會搶先恢復,聯盟航商早晚勢必跟進迴歸紅海航線,一旦恢復,供給過剩將更爲加重,運價將加速重挫。

該法人指出,胡賽1月20日宣佈停止紅海攻擊行動,但聯盟航商仍在拖延恢復紅海航線,但德魯裡貨櫃運價指數(WCI)及SCFI與去年同期相較都已轉爲下跌,未來在市場競爭及節省成本的壓力下,搶先恢復紅海航線的航商,可節省燃油成本及加快船舶週轉率,非聯盟的航商應會搶先恢復,聯盟航商早晚勢必跟進迴歸。紅海航線供給過剩將更爲加重。

另目前待交貨櫃新船訂單高達831萬箱(20呎櫃),一旦全數下水,將使全球貨櫃船隊運力供給增加26%,又遇上川普關稅壁壘;貨櫃航運的長期供給過剩無法避免。該法人列出,2018年交付貨櫃船運力有129萬箱、2019年106萬TEU、2020年86萬TEU、2021 年108萬箱、2022年102萬箱、2023年230萬箱創歷史新高、2024年291萬再創歷史新高,今年估約200萬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