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從減損到產能過剩 俄軍悄然建立坦克「戰略儲備」每年增千輛
2025年5月7日,烏拉爾機車車輛廠交付新一批T-72B3M以及T-90M坦克。(Uralvagonzavod)
法國媒體週日(29日)報導,儘管歷經多年激戰與損耗,俄羅斯展現出驚人的軍工韌性與戰略耐力。最新分析指出,俄國持續從蘇聯時代龐大儲備中翻新戰車,更將T-90M新造坦克的年產量提高至300輛,翻新坦克達1200輛,扣掉戰損後每年淨增加1000輛,悄然建立「戰略儲備」。
法國費加洛報(Le Figaro)報導,獨立軍聞媒體Oryx以地理資訊和影像確認的數據,自2022年開戰以來,俄軍已損失超過4,000輛各式戰甲車(包含坦克)。俄國流亡分析團體「衝突情報小組」(CIT)則在6月發佈報告指出,2022至2024年間的「不可逆損失」實際落在3,100至3,200輛。
自二戰以來,全球已經許久未見如此規模的戰損,不過,俄軍戰車損失的速度正在迅速下降。CIT指出,2025年前半年內僅確認約200輛損失,若依此推算,全年損失將控制在480輛,約爲過去3年的一半。
這反映出俄軍已經因應無人機改變戰術部署,裝甲集中運用的大型行動不復存在,改以分散部署,用來輔助、支援騎乘摩托車即全地形車的現代化輕騎兵戰術。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今年3月指出,俄羅斯2025年將擁有約4,000輛戰車,2030年更將達7,000輛。若以戰前俄軍估計擁有3,500輛戰車爲基準,這項預測引起疑問,俄羅斯在損失逾3,000輛戰車的情況下,如何可能還能擁有這麼多?
關鍵在於兩大因素:戰損減緩與產能提升。俄軍除積極從儲備中修復舊戰車,也加快新車生產。根據CIT,2024年已有280輛新造T-90M出廠,預估2025年年產量將突破300輛,遠高於2022年的60至70輛,但產能成長逾4倍。
此外,俄軍目前每月新產T-90M約30輛,戰損則僅約3輛,等於每個月都在淨增加。加上每年能修復約1,200輛舊式戰車,總計每年可補充約1,500輛裝甲車,相較預估戰損500輛,形成每年淨增加約1,000輛戰車的規模,悄然建立「戰略儲備」。
烏克蘭方面雖損失較少,Oryx估計爲1,203輛,但烏軍缺乏自制新車能力,依賴外國援助的量,而德制豹2戰車(Leopard 2)損失比率甚至超過5成,最近也出現1970年代舊型未升級T-72戰車重返戰場跡象,顯示烏軍裝備儲備正面臨壓力。
俄軍目前於烏克蘭部署超過65萬兵力,遠超烏軍的40萬人。無人機與砲兵產能遠超烏方、戰場趨於膠着,法國參謀總長布卡爾(Thierry Burkhard)坦言:「俄羅斯或許能多撐五分鐘,但那五分鐘足以扭轉戰局。」
歷史學者魯梭(Stéphane Audoin-Rouzeau)指出,烏克蘭戰爭恐如一戰般淪爲消耗戰,只需局部防線崩潰,裝甲部隊就可能再度扮演突破角色,決定戰爭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