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頻道/創新商業模式 提升企業價值

創新商業模式 提升企業價值。聯合報系資料照

在尖端科技透過網路技術可以快速普及化的世界中,「創新」不僅是科技的進步,更多的可能是一種「商業模式」的突破。許多臺灣企業在轉型的過程中,往往將焦點放在「技術研發」上,卻忽略了最終商業模式的變革及取得市場纔是真正決定企業成敗的關鍵。

談到創新,許多人會聯想到最新的人工智慧、區塊鏈、量子運算等前沿科技。然而,這些技術的發展固然重要,但對企業來說,技術只是工具,如何運用技術來取得市場生態,纔是目的。

在臺灣,許多企業仍然慣於技術導向的思維,卻沒有花時間思考如何打造更高效、更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因此,臺商多半囿於技術代工,或研發降低成本之競爭策略。不過,在商業世界中,商業模式創新往往比科技創新更具決定性,能創造更高的商業價值。

這點可以從許多成功案例中得到印證。例如,共享經濟的代表Uber和 Airbnb,它們的技術本身並不特殊,真正讓它們脫穎而出的是顛覆性的商業模式。

在此分享一個客戶案例:ChargeSPOT是一個來自日本的共享充電服務,透過授權模式進入臺灣市場,併成功在本地發展成市場領導者。其在共享行動電源領域之龍頭成績,連實體零售霸主7-11的i-Bon希望發展充電服務,也難以企及。

ChargeSPOT的成功並不僅是技術層次的突破。誠然,其行動電源的功能性設計製造,以及透過物聯網技術將借電站基地、伺服器、消費用戶App間的串接,自有其技術高度。

然而,它在市場營運、場景拓展及企業合作上的精準策略。例如,它將充電裝置廣泛部署於商場、交通樞紐、餐廳,甚至夜市小販,讓用戶能夠在生活場景中無縫銜接充電需求,纔是成功的核心。

此外,其與企業端合作也是一大亮點,ChargeSPOT 與百貨公司、商店、餐飲品牌合作,使充電站點不僅能夠服務消費者,還能爲合作伙伴引入實體人流及附加價值,也讓它成爲實體商店之必要配備。

最終,因爲消費者借用行動電源終需返還,因此站點數大者恆大的馬太效應,也讓此一商業模式成爲難以替代的產業。

以上所述商業模式的創新,不僅讓 ChargeSPOT這行動電源共享服務在臺灣市場穩居龍頭,也讓所屬企業創造更高的市場價值。

顯見,企業創新的核心,未必在於單純的技術突破,而是如何設計一個能夠長期生存與發展的商業模式,這就是商業模式創新的本質。在這個過程中,創業者需要不斷思考:市場在哪裡?用戶是誰?其核心需求是什麼?如何利用既有科技讓自己的企業構築更高的競爭壁壘?

說到底,企業經營的核心仍在商業這個邏輯,技術永遠只是工具,只有能夠化技術成解決市場需求之產品,建構能長期永續之商業模式的,才能創造最終企業價值。也印證了我一直以來的觀點:在創新創業的過程中,商業模式、法律架構與市場策略必須緊密結合,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