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運營商算網能力優勢,助力高水平數據基礎設施建設
來源:中國網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完善數據基礎制度,深化數據資源開發利用,促進和規範數據跨境流動。數據基礎設施是保障數據流通利用的關鍵基礎,如何實現“建設和運營國家數據基礎設施,促進數據共享”,指導推進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形成橫向聯通、縱向貫通、協調有力的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基本格局,成爲我們中移集成頂設諮詢團隊的研究課題。
讀懂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的意義,構建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思路,推動中國移動數據基礎設施實踐探索,才能打通數據流通動脈,暢通數據資源循環,促進數據應用開發,培育全國一體化數據市場,夯實數字經濟發展基礎,爲數字中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第一部分 數據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意義
數據基礎設施是推動經濟快速增長新引擎
數據基礎設施作爲數字經濟的核心支撐,正在重構生產要素配置方式,成爲推動經濟快速增長的新引擎。通過算力—算法—數據的三元融合,數據基礎設施能夠大幅降低數據處理時延,支撐實時經濟決策系統的構建,提升生產效率。在產業升級方面,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與產業大腦數據中臺的結合,形成跨域數據關聯網絡,推動傳統產業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數據基礎設施爲新興技術和商業模式提供了基礎支撐,促進了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的創新應用,推動了新業態、新模式的涌現,爲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
數據基礎設施是掌握數據資源的重要手段
數據基礎設施是實現數據資源高效治理的重要手段,能夠提升數據資源的利用效率和價值。完善的數據基礎設施能夠實現對多源異構數據的高效收集和整合,如智慧城市建設中,通過時空數據庫、圖數據庫和向量數據庫構建的三維治理矩陣,支持城市運行數據的實時關聯分析。數據基礎設施爲數據的標準化、規範化管理提供了支撐,區塊鏈存證、隱私計算和智能合約等技術形成可信流通閉環,使數據能夠作爲一種重要的資產進行評估、交易和流通。數據基礎設施打破了數據孤島,實現了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域的數據共享與協同,提升了數據資源的整體利用效率,爲政府決策、企業運營和公共服務提供了有力支撐。
數據基礎設施是實現數據安全流通的保障
數據基礎設施是實現數據安全流通的重要保障,能夠構建可信、安全的數據環境。從數據的產生、存儲到傳輸、使用,數據基礎設施通過採用先進的數據加密技術、訪問控制機制和數據脫敏等手段,保障數據全生命週期安全。數據基礎設施還支持數據的合規性審計和追溯,爲數據的合法、合規使用提供了有力保障,有助於建立起數據共享的信任機制,促進不同機構和部門之間的數據合作。在國家層面,數據基礎設施是維護數據主權和安全的重要保障。它能夠對關鍵領域和重要行業的數據進行有效保護和監管,防止數據被外部勢力竊取或惡意利用,確保國家經濟社會的穩定運行,提升國家在數字時代的競爭力和話語權。
第二部分 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思路建議
加強數據基礎設施頂層設計
國家數據基礎設施以建設“橫向打通、縱向貫通的全國一體化設施”爲目標,各地方、各行業、各企業在建設之初應按照統一標準實施。各層級數據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應充分重視頂層設計,應將本層級、本區域範圍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進行統一規劃,避免重複建設和數據流通不暢問題。同時應加快推進數據基礎設施標準制定和實施工作,特別是要儘快按照統一目錄標識、統一身份登記、統一接口要求等標準規範,加快建設數據流通利用設施底座。
探索數據技術路線融合發展
國家數據基礎設施是數據基礎制度和先進技術落地的重要載體,數據流通利用設施是國家數據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數據流通利用基礎設施存在數場、可信數據空間、數聯網、數據元件、隱私計算、區塊鏈、數據使用控制等7種技術路線,不同技術路線特性和優勢場景略有差異。應探索鼓勵產學研深度合作,通過實踐探索,推動數據技術路線融合,共同攻克技術難題,開發出適應不同場景的數據融合技術,提升數據處理效率與應用價值。
打造數據基礎設施標杆案例
在當前不同城市開展數據基礎設施建設試點的基礎上,進一步聚焦數據基礎設施的行業應用,選取工業互聯網、金融、能源、交通運輸等典型行業,探索打造數據基礎設施標杆案例。探索構建不同行業場景下的可信數據空間和數據流通利用典範,以能源行業建設爲例,基於能源大數據平臺創新數據獲取模式,依託數聯網、聯邦計算等技術,構建能源數據目錄,提供數據資源在線發佈、數據共享申請、目錄應用分析等服務,促進跨省市、跨行業的多方數據合規共享利用。通過總結典型行業成功經驗,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模式,帶動更多行業與地區的數據基礎設施建設。
第三部分 中國移動數據基礎設施實踐探索
協同推進北京智慧城市共性基礎設施頂層設計
中國移動積極配合北京市政務服務與數據管理局的相關工作,圍繞實現北京市構建“一區三中心”數據發展新格局,協同推進北京市智慧城市共性基礎設施十五五規劃。通過開展感知體系、城市碼、時空圖相關材料蒐集整理與分析工作,研究相關技術發展方向,支撐感知體系、城市碼、時空圖十五五期間規劃體系設計,編制《北京市智慧城市共性基礎設施(感碼圖)十五五規劃》,佈局北京市數據智慧城市共性基礎設施總體發展,促進北京市數據基礎設施的創新與升級、滿足未來數字經濟發展的需求,助力北京創建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綜合試驗區,建設國家數據管理中心、國家數據資源中心和國家數據流通交易中心,推進北京加快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
構建以數聯網爲護城河的數據要素流通能力體系
中國移動緊跟國家戰略方向,參與制定多項數據基礎設施標準文件,積極申報數據流通利用基礎設施建設試點工作,支撐7個地市申報書編寫。同時,中國移動發佈“1+2+N”數據流通服務體系,通過1套數據治理服務,支撐數聯網(DSSN)和數據供給平臺兩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公共數據授權運營等N個數據流通利用解決方案。其中,數聯網已成爲中國移動數據要素核心技術能力,數聯網基於隱私計算、區塊鏈、數據流通網絡等技術,構建“一臺一網一終端”關鍵能力體系,支持跨區域、跨行業、跨機構數據的高效接入、高速傳輸、安全交付,確保數據流通全流程安全可信合規。
深度參與天津數據流通利用基礎設施建設城市試點
中國移動深度參與天津市數據基礎設施建設的相關工作。天津市選擇數聯網作爲數據基礎設施重要技術路線之一,面向數據要素流通市場,通過一體化建設數據接入、傳輸和流通服務平臺,構建跨行業、跨區域、跨主體的數據流通利用基礎設施,支撐數據匯聚、處理、流通、應用、運營、安全保障全流程。試點任務預期通過兩年建設和應用推廣,打造高速互聯、高效調度、可信流通、安全可靠的體系能力,建成國家級數據基礎設施標杆示範工程,有效促進數據要素價值釋放,賦能重點行業數據融合與智能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