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財長籲提高貿易壁壘 防中國產品損害歐洲工業
法國財長隆巴爾呼籲對抗「可能損害歐洲工業經濟的中國進口產品」,恐導致中歐關係再添不確定因素。(路透)
在中歐電動車談判技術部分完成之際,且值大陸外長王毅訪歐的此刻,法國財長隆巴爾(Eric Lombard)近日表態稱,仍須修改規則和加強貿易壁壘,以允許更廣泛地使用針對中國進口產品的措施,對抗「可能損害歐洲工業經濟的中國進口產品」。分析認爲,歐盟仍將中國製造視爲潛在威脅,這恐讓中歐關係再添不確定因素。
據彭博5日報導,「在我們今天所處的世界,我們必須保護我們的工業,」隆巴爾聲稱,「我們必須在所有工業領域都做到這一點,否則中國在每個領域都擁有超過50%全球市場份額的產能政策,將會扼殺我們的工業。」
報導認爲,隆巴爾這番言論突顯出巴黎方面越來越多的擔憂,即美國總統川普重塑全球貿易流動的努力可能會在多個方面打擊歐洲,而不是僅限於美國可能對歐洲輸美商品加徵關稅。
與此同時,法國工業部長費拉奇(Marc Ferracci)也在前一日呼籲歐洲加強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防禦。他聲稱,原本以美國爲目標的中國資金流量正在轉向歐洲,「且中國在許多行業都出現了產能過剩,這對我們的行業來說非常敏感,也非常危險。」
央視旗下新媒體《玉淵譚天》日前指出,目前中歐電動汽車談判的技術部分已經基本完成,只欠臨門一腳,關鍵在於歐方能否展現出相應的政治意願推動問題的解決。
香港《南華早報》4日引述分析人士看法指出,在川普政府攪亂全球貿易體系之際,儘管中歐加強合作日益緊迫,但決定雙邊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仍是歐洲對中國威脅其製造業優勢的潛在憂慮。歐洲一直以來將製造業視作「皇冠上的明珠」。
法國ESSEC商學院亞洲項目主任菲利普.勒科爾表示,歐盟對華貿易採取了更務實的策略,更注重建設和保護本土產業,特別是在電動汽車等追趕領域。他說,「如果中國繼續維持當前出口態勢,歐洲將自動建立壁壘體系確保公平競爭。」
「我知道,從中方角度看,事情會很複雜,因爲中方會認爲歐洲在效仿美國對華設置市場壁壘,」勒科爾堅稱,美歐「兩者性質不同」。他表示,歐洲可能繼續要求中企與歐企合作在歐生產,以保護歐洲的製造業,但與美國不同,歐洲將遵循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