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onews 精選/輝達協助研發!歐洲首臺百萬兆級超級電腦啟用 解鎖 AI 潛力
歐洲首臺百萬兆級超級電腦「Jupiter」於5日啓用。歐新社
「百萬兆級」(Exascale)電腦能達成的成就,正如名字般令人印象深刻,將成爲藥物研發、氣候預測及量子運算的關鍵。
歐洲首臺百萬兆級超級電腦「Jupiter」於5日啓用,這臺由輝達(Nvidia)驅動裝置設於德國西部的Jülich研究中心,運算速度將是「歐洲最快」。
不過,什麼是百萬兆級超級電腦?能做什麼?爲何如此重要?
什麼是百萬兆級電腦?
儘管名字聽起來很厲害,但其實只是衡量速度的單位,顯示每秒能完成多少次運算。百萬兆級電腦每秒能執行超過 100萬兆(10的18次方,或所謂的 exaFLOPS)運算,換句話說,若世上每個人每秒完成一次運算,要花超過四年才能完成一臺百萬兆級電腦在一秒內完成的工作。
百萬兆級電腦不只速度快,體積也很龐大。擁有Jupiter的歐盟超級運算倡議組織EuroHPC JU表示,Jupiter長130公尺、高2.5公尺,重420公噸。
《PC Pro》雜誌總編輯丹頓(Tim Danton)說:「1940年代第一批電子電腦每秒能執行約500次運算,當時已經快得不可思議」,「用超級電腦術語來說,就是 0.5 FLOPs。目前舉世有三臺電腦能執行10的18次方次運算,這是自稱是百萬兆級電腦的重點」。
在今年6月發表的全球最快超級電腦TOP500排行榜上,Jupiter超級電腦名列第四,也是前五節能的系統。
爲什麼我們需要百萬兆級電腦?
超級電腦對需要收集和分析數據的研究人員,特別有用,因爲執行復雜運算的速度快上許多,能幫忙能解決世上一些最複雜的問題,例如藥物研發、氣候與天氣預報,或模擬黑洞。
超級電腦最有趣的應用之一,是在開發人工智慧(AI)模型扮演關鍵角色。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實際上形容Jupier是「AI超級電腦」,「AI將爲科學發現和產業創新注入巨大動力」,「我們正在與Jülich研究中心及Eviden合作,打造歐洲最先進的AI超級電腦,讓頂尖研究員、產業及機構能拓展人類知識、加速突破並推動國家發展」。
丹頓表示,目前世上最快的兩臺百萬兆級電腦都配備所謂的「AI加速器」,以專門協助AI運算,「有點類似個人電腦(PC)的顯示卡相似,但遠更強大與專業化」。
百萬兆級電腦與量子電腦有何不同?
兩者的運作方式截然不同。以本文一開始的類比來說,地球上每個人每秒都在計算,持續四年,這種運作方式就是百萬兆級電腦。然而,仍在發展中的量子運算,目標是以二進位數同時啓動的方式進行運算。
這意味着,相較於只有0和1兩種可能值的二進位系統,處於疊加態(superposition)的量子位元(qubit)可以是0或1,也可以同時是0和1。常用的類比是一枚旋轉中的硬幣,假設硬幣的兩面爲0與1,在旋轉硬幣落地前,能同時是兩面,之後纔會停在其中一面。
在量子運算中,處於多重狀態的能力,意味着能用指數級的狀態編碼數據,也代表運算能力比傳統電腦更強大,因爲可供編碼數據的狀態數量呈現指數級成長。
簡言之,百萬兆級電腦和量子電腦的運作方式不同,但能共同協作。
IBM和超微(AMD)日前表示,將共同創建一個藍圖,以打造結合量子運算和高效運算(HPC)的超級電腦,催生所謂的「量子中心的超級運算」(quantum-centric supercomputing)。這兩家公司表示,量子電腦可以處理「原子與分子的行爲」,接着由超級電腦分析數據。
丹頓認爲,這項合作「最終可能成爲這十年來最重要的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