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專訪/「7成市民有被剝奪感」 林岱樺拋3產業政策當「護國市長」
▲民進黨高雄市長擬參選人立委林岱樺專訪。(圖/記者湯興漢攝)
中央選舉委員會已敲定,2026年九合一選舉,將於明年(2026)11月28日舉行投開票。高雄市長陳其邁任期將屆,民進黨內初選競爭格外激烈,立委邱議瑩、賴瑞隆、林岱樺、許智傑都表態參戰;反觀國民黨幾乎已定於一尊,將由立委柯志恩出戰。爲此,《ETtoday新聞雲》將陸續推出高雄市長挑戰者的專訪報導,帶讀者進一步認識參選人的故事、性格與政見。
◎採訪:陶本和、杜冠霖、詹詠淇◎攝影:陳煥丞、湯興漢
記者杜冠霖/臺北報導
2026大選剩下一年不到,民進黨部分在高雄想要延續「綠色執政」,除了柯志恩的強力挑戰,4名有意參選者還要經過初選強力檢驗。要從黨內初選脫穎而出,比人氣還要比政策,對於高雄近年的產業轉型,林岱樺近日接受《ETtoday新聞雲》專訪時強調,「訂單纔是王道」,高科技勞動人口頂多佔三成,還有七成人口苦哈哈,市民有很深的被剝奪感,再華麗詞藻也無法掩蓋,這是下任高雄市長必須要看到的。林岱樺斷言,「要真正能讓高雄賺到錢,演唱會經濟還不夠」。爲此,她提出「三大護國產業」施政藍圖,誓言爲傳統產業找出路。
「華麗詞藻無法掩飾衰敗」 林岱樺曝現況:訂單纔是王道
過去曾有機會參選高雄縣長,最後因直轄市升格不了了之,在地方耕耘16年後,林岱樺再次投入市長選戰,她受訪時直言,「可以照顧市民的纔有資格當市長」。林認爲,國家政策長期重北輕南,且臺美貿易談判後,高雄傳統產業是重災區,訂單纔是王道,政府花很多時間規畫政策、編列預算,但拿不到訂單,人民就感受不到。林岱樺毫不客氣的說,現在高科技產業賺到飽,傳統產業賠很慘,這就是基層的現況,「華麗詞藻也無法掩飾傳產衰敗」。
林岱樺形容,這次參選是淬鍊也是昇華,自己特質就是堅毅、負責也願意照顧別人,「我是家中長女也是高雄長女,換我來照顧鄉親,而岡山造勢3萬人站出來,市民想表達,高雄要從派系藩籬走向市民做主,迴歸民意基礎」。爲了說服民意,林岱樺提出三大護國產業,包含高科技產業、軍工產業、海洋產業。
7成人口苦哈哈 林岱樺提「三大護國產業」找傳產出路
對於目前高雄飛速發展的演唱會經濟,林岱樺直言,演唱會經濟是讓世界看見高雄,但要真正能讓高雄賺到錢,演唱會經濟還不夠,要讓傳統產業重新復甦,高雄負債比例也還有提升空間,讓人民賺到錢、工廠活下去,比華麗詞藻更重要。高科技產值等於傳統產業、服務業、農業加起來,「但高科技勞動人口頂多佔三成,七成人口苦哈哈」,下一任的市長的承接,必須要讓傳統產業找到出路。
爲此,林岱樺提出所謂「三大護國產業」施政藍圖,她介紹,包含高科技業周邊的設備國產化,爲高雄中小企業找出口,讓高雄產業更有羣聚性,軍工產業也是一樣,不是商用無人機、無人艇而已,當美臺談判時提到軍購,好幾千億的預算,「就要把它搶來高雄啊,能夠投入在地方產業,高科技是我們的護國產業,軍工產業也是護國產業,也就是我要做的護國市長」。
演唱會經濟還不夠 林岱樺提新興政策要讓遊客常態化
特別的是,林岱樺也提到海洋產業,利用「冷能(液化天然氣(LNG)氣化過程中釋放出的低溫能量)」經濟。高雄興達電廠現在一年1000萬公噸的天然氣進來,應該思考這大量冷能如何運用,她提出2個方向,第一、冷鏈物流園區,南高屏地區目前沒有冷鏈物流園區,可以運農產品、藥品,加工業也可以設置,變成一條龍。第二、置常態性的休憩娛樂設施,演唱會經濟一年了不起來高雄三次,透過冷能建置休憩娛樂設施,讓這些遊客變成常態性的。
高雄目前發展高科技產業,林岱樺不諱言,因爲產業發展、臺積電進駐,未來也許會有一、兩萬人領高薪,但也只不過佔總人口的三成,另外還有傳統產業、服務業、農業,如果下一任的市長不去照顧這七成的勞動人口,市民會有很深很深的資源剝奪感。陳其邁市長成功把產業轉型、有高薪行業進駐高雄,但別忘了有七成的人並沒有享受到高科技產業,七成市民所得沒有增加啊,這是下任市長要清楚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