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最前線/公司治理 推動 ESG 基石
在永續發展浪潮中,ESG成爲企業經營的重要指標。從產業穩定、經濟韌性到企業長期價值的建立,都離不開良好的公司治理。只有治理結構穩固,ESG其他面向纔能有穩定的基礎得以發展。
許多企業在實務運作中,容易將「管理(Management)」與「治理(Governance)」混爲一談。事實上,這兩者職責迥異、互補而非取代。管理是由專業經理人負責,重點在於日常營運、流程優化與組織績效提升等。而治理則是董事會的核心職責,包含公司策略方向、遴選經營團隊核心成員、審議重大決策與風險控管。
當企業面臨轉型變革或併購議題時,董事會須站在治理高度審慎評估長期利害關係人利益,而不是僅關注短期財務績效。這樣的分工與監督機制,是公司能夠健全發展的關鍵。
值得注意的是,董事會若是無法在公司治理層面,妥善處理重大合規的基本議題,例如財務揭露、法規遵循、利益衝突迴避等,不僅會削弱外部利害關係人對公司的信任,也會對內部造成負面影響。經營團隊在缺乏明確與正確的方針下,將難以有效執行管理決策,進而打擊第一線執行團隊的士氣,降低整體營運效能。
企業若想在ESG評比中脫穎而出,不能只做表面功夫。良好的公司治理等同於爲企業打下堅實地基,讓後續管理作業能夠有效落實、目標一致。在制度完善的治理架構下,經營團隊得以明確掌握授權邊界、承擔責任,企業決策也能更加透明、負責。
根據金管會《公司治理藍圖(2023-2026年)》政策推動方向,臺灣正積極強化董事會職能與資訊透明度,鼓勵企業導入獨立董事、提升多元性與專業性。這也意味着,企業若能從治理着手,不僅能提升投資人信心,也能在國際永續標準接軌上取得優勢。
ESG不是一項短期策略,而是企業永續經營的長遠佈局。在衆多永續議題中,公司治理無疑是第一道防線。唯有建立清晰的角色分工、強化董事會治理功能,企業才能在多變的環境下維持穩健發展,進而在ESG實踐上取得真正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