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炸彈拆彈成功!香港辦公樓街道解封 受影響居民陸續返家

香港鰂魚涌濱海街一處工地,19日發現疑似二戰時期炸彈。(中通社) 林則宏

香港北角鰂魚涌濱海街19日發現二戰時炸彈,香港警方爆炸品處理課(EOD)及消防員通宵處理,於20日近中午時成功拆彈,銷燬所有炸藥。正安排疏散居民有序回家。東區警區指揮官陳天柱表示,現場已恢復安全,政府安排受影響居民有秩序返回住所,所有封閉道路已重開。

香港文匯報報導,陳天柱指出,政府多個部門及關愛隊協助下,凌晨成功疏散附近18幢大廈的1900戶,共有6000名居民需要疏散,當中460多人入住11個臨時庇護中心。警方之後隨即展開拆彈工作,他也感謝民衆配合,行動順利完成。

香港Now新聞臺報導,爆炸品處理課高級炸彈處理主任李展超說:「我們燃燒炮彈時,烈性炸藥的威力非常猛烈,它不是發生爆炸,只是着火,非常有破壞力,印證了19日所說,爲何這個炸彈不能夠移除,要在現場銷燬。威力如我們所說,跟1940年代投下時的威力近乎是完全一樣,如果處理不當或因任何意外而產生誤爆,後果不堪設想。」

爲保障居民安全,警方採取多項措施,一是全面疏散受影響區域內所有居民,避免有人留在危險範圍;二是在炸彈周邊設置大量沙包及水沙包,減少爆炸碎片擴散並降低溫度影響,降低潛在風險。20 日凌晨 2 時,警方在確認疏散完成後啓動炸彈處理程序。

警方先是花了約4小時在彈殼開出一個約1英呎長的洞,取出裡面的炸藥再燃點銷燬,於上午11時48分銷燬全部炸藥成功拆彈,歷時約9小時,是近年最快的一次。因應行動要封閉的18座辦公樓解封,民衆陸續回家,附近英皇道也解封,行人及車輛可以重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