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結束80週年 國史館:將辦活動詮釋「臺灣爲主體」觀點
國史館提供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80週年,國史館7日將舉行首場系列講座。由於北京政府今年下半年將啓動「三個80週年」宣傳戰。國史館表示,我國政府各部門已依職掌謹慎應對,國史館和所屬臺灣文獻館將秉持專業規畫三項不同形式的活動,強調臺灣爲主體的詮釋觀點。
由國史館和所屬臺灣文獻館規畫的三項活動,包括:8月15-17日舉行三天的「中日戰爭到終戰接收學術研討會」;「亮光與暗影:1945年前後的臺灣重要史料微型展」開幕;與所屬臺灣文獻館共同舉辦6場系列講座,與國人共同回顧與省思此一關鍵年代的歷史。
其中系列講座即將於8月7日下午正式揭開序幕。首場演講由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李君山教授主講「國府二戰時期領土訴求與戰後變局」,接着由楊護源、戴寶村、顧恆湛、吳聰敏、李筱峰等學者,分別就軍事接收、政權變遷、原住民政策、經濟統制、終戰話題等進行主題演講。
國史館指出,1937年第二次中日戰爭全面爆發,是上世紀東亞地區最大的一場戰爭,而後與1939年的歐戰匯流成第二次世界大戰,影響今日的世界甚大。1945年戰爭結束後,國際政治版圖重整,國共兩黨又展開新一波的內戰,而臺灣則在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倉促的接收下,於1947年發生二二八事件。
北京政府今年下半年將啓動「三個80週年」,包括抗戰勝利、聯合國成立,以及「臺灣光復80週年的宣傳戰、法律戰與心理戰。國史館預期,這些活動將延續其一貫試圖改寫中日戰爭史實的手法,曲解戰後國際政治安排,並繼續稱臺灣屬於中國。
相對於北京政府必然流於政治宣傳的「三個80」,國史館表示,我國政府各部門已依職掌謹慎應對,而國史館和所屬臺灣文獻館秉持專業與職責,規畫上述三項不同形式的活動,一方面呈現民國史與臺灣史學界現階段的研究成果,另方面也要強調臺灣爲主體的詮釋觀點。
6場系列講座,前兩場在國史館臺北館區進行,後4場則在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舉辦,邀請6位專家學者,探討終戰前後的關鍵議題,呈現其多年的研究成果。
8月7日和28日在臺北的兩場,分別由李君山教授與高雄師範大學臺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楊護源副教授主講,各從「領土訴求」和「軍事接收」的角度,剖析戰時列強對臺灣問題的認知矛盾與折衝,彼此的訴求與競爭影響了中華民國在臺灣的發展。第3至6場系列演講,則移師到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舉行。
國史館指出,6場演講,多元角度,深刻解析臺灣「終戰接收」的核心問題,盼能增益國人對這段歷史的理解,並啓發更多的省思與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