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癌症5年存活率達8成 國健署推家庭照護助孩子重返校園

▲國健署推動「以家庭爲中心」兒童癌症照護模式,跨專科團隊與學校、社會資源合作,陪伴癌童一路走過治療歷程。(記者林東良翻攝,下同)

記者林東良/臺南報導

每年9月是「國際兒童癌症關懷月」,根據最新2022年癌症登記報告,我國0至19歲兒童新發癌症人數爲562人,較2012年的788人明顯下降,標準化發生率從每10萬人口15.5人降至14.7人,呈現緩降趨勢。

國民健康署指出,兒童癌症相較成人治癒率高,整體5年存活率可達8成,若能結合「以家庭爲中心」的照護模式,將能進一步提升康復與生活品質。

國健署署長沈靜芬表示,兒童癌症不僅需要醫療照護,更涉及心理、教育與家庭適應,因此該署結合醫院跨專科團隊、地方政府、學校及民間資源,建立完整支援系統。從診斷、返家、復學到迴歸社會,每一階段都以「家庭會議」爲核心,協助病童與家人獲得醫療、心理及生活面的支援,減少孤立感,增強治療的韌性。

成大醫院院長李經維指出,院內已落實此模式,新診斷病童會由多專科團隊與家庭共同評估需求,每3個月再追蹤一次。當病童治療穩定並符合返校條件時,醫院會與學校、家庭召開「返校照護會議」,協助病童逐步迴歸學習與正常生活,同時建立1個月、3個月、6個月的動態追蹤,以確保適應順利。

國健署強調,兒童癌症照護需要醫療、教育與社會的共同參與。希望藉由「家庭爲中心」模式,讓癌童及家屬在困難中不再孤單,社會大衆的關心也能成爲他們邁向康復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