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少性影像去年364人受害 衛福部籲留意線上軟體詐騙
創意私房案件引發全臺對兒少性影像議題關注,衛福部統計,去年一年之內,就有364位兒少性影像受害者,佔總體性影像申訴案件比率35%,依加害、受害人兩造關係區分,以網友關係爲最大宗,佔比逾6成。衛福部保護司提醒,性影像最有效預防方式爲「不要拍攝」,呼籲家長多留意孩子在家中使用電子產品情況。
衛福部性影像處理中心統計,2024年全年性影像處理中心共受理1928件性影像申訴案件,受害人數達1040人,其中兒少就有364人、佔35%。若依年齡層區分,受害者年紀多爲13至34歲間,其中13至17歲共342人受害,佔比32.9%爲最高,其次爲18至24歲,佔比32.3%。
衛福部積極透過性影像防治中心,幫助性影像下架,目前也正研擬找國內廠商開發網路爬蟲系統,藉人工智慧找出流竄網路的兒少性影像內容加以移除,但衛福部保護司長張秀鴛表示,性影像防治根本是不要有影像產生,一旦影像遭上傳,只能透過下架「治標」,卻不能治本,衛福部與教育部將透過各級學校教育,強化兒少對性影像防治意識。
隨電子產品發展,國人幾乎人手一機,許多家長更是把平板電腦當成「電子奶嘴」使用。張秀鴛提醒,網路世界陷阱多,許多交友平臺、遊戲軟體,成爲犯罪溫牀,孩子以爲只是玩遊戲,實際上卻遭脅迫,或陷入性影像詐騙困境。
另,除自拍影像外,偷拍也是性影像防治另一難題。張秀鴛表示,公廁、補習班、安親班等場域,均可能淪爲偷拍熱點,場所負責人應主動加強巡查,避免不肖人士偷偷放置攝錄鏡頭。兒少性剝削防制法修法後,偷拍、轉傳甚至單純觀覽兒少性影像,均爲違法行爲,呼籲民衆勿以身試法,共同維護兒少成長環境。
衛福部統計,去年一年之內,就有364位兒少性影像受害者,佔總體性影像申訴案件比率35%,依加害、受害人兩造關係區分,以網友關係爲最大宗,佔比逾6成。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