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又頭暈、睡不好 醫:25%病人需耳鼻喉+精神科治療

▲不少耳鳴病人同時有情緒、睡眠困擾,需接受耳鼻喉科與精神科合併治療纔能有效改善。(示意圖/達志影像)

記者邱俊吉/綜合報導

孫小姐最近經常頭暈,後來開始出現耳鳴,而且感覺壓力大時更嚴重,爲此她先去耳鼻喉科就醫,轉介精神科合併治療後,耳鳴才完全消失;醫師說,耳鳴患者有25%合併焦慮或憂鬱,可能超過7成有睡眠問題,要透過跨科治療,纔有機會一次改善情緒、睡眠與耳鳴困擾。

收治病例的臺中榮總耳鼻喉部主治醫師顏廷廷表示,耳鳴是成年人常見問題,少數兒童也可能出現,其可分爲主觀性與客觀性,多數屬於主觀性,即外界沒有聲音,患者仍會聽到嗡嗡聲、嘰嘰聲或尖銳聲響,可能持續或間歇發作,成因多與內耳細胞受損有關。

不過顏廷廷強調,情緒、心理狀態對耳鳴影響也很大,焦慮、憂鬱、失眠等問題,都可能放大對耳鳴的感知,導致惡性循環,生活品質下降。

孫小姐則說,最初只是暈眩,後來先出現耳悶的感覺,沒多久再轉爲尖銳的聲音,若壓力大,症狀更明顯,不過當時她還是先去顏廷廷醫師門診,經轉介,纔開始接受精神部張庭綱醫師診療,被評估焦慮嚴重,開始服用較新的藥物,吃一段時間後,終於不再有耳鳴聲。

張庭綱指出,約25%耳鳴病人有焦慮或憂鬱,37%至73%有睡眠障礙,故單靠耳鼻喉科治療往往不足,精神科介入能透過藥物調整、心理支持與睡眠認知行爲治療等,有效改善情緒及睡眠,進而減輕耳鳴。

張庭綱強調,耳鼻喉科負責確診與初步治療,精神科則可處理情緒及睡眠問題,2科合作更能有效降低耳鳴對生活的影響,患者若同時有情緒低落、焦慮不安或長期失眠,應主動告知醫師,才能及早接受整合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