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GDP增長5.2%,專家解讀來了

備受市場關注的2025年中國經濟半年報於15日揭曉。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初步覈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66053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3%。分季度看,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4%,二季度增長5.2%。從環比看,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1%。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上半年國民經濟頂住壓力、迎難而上,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生產需求穩定增長,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居民收入繼續增加,新動能成長壯大,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二季度GDP增長5.2%,這一數據超出市場預期。數據發佈之前,參與第一財經首席調研的經濟學家們對2025年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速的預測均值爲5.07%。他們認爲,我國經濟面臨國內外的諸多挑戰,但發展韌性和潛力仍存,景氣度將延續修復態勢。

中國銀行研究院發佈的報告指出,2025年上半年,面對急劇變化的外部環境,中國加緊實施更加積極有爲的逆週期調控政策,內需表現較爲穩定,出口好於預期,工業生產較快增長,經濟總體平穩運行。展望下半年,中國經濟運行面臨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因素仍然較多。預計第三季度、第四季度GDP分別增長5%、4.6%左右,全年增長5%左右。

從6月當月看,工業增速大幅增長,消費、投資等部分經濟指標數據出現回落。

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8%,比上月加快1個百分點。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分三大門類看,採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0%,製造業增長7.0%,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9%。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2%,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9.5%,增速分別快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3.8和3.1個百分點。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發佈的報告指出,在“穩增長”政策延續的背景下,基數效應、基建投資和內需刺激支撐6月工業增加值增速保持相對穩定。然而,中美貿易摩擦、原材料價格波動和企業利潤下降對工業生產形成一定抑制。

五一、端午假期需求集中釋放後,6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有所放緩。6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8%,增速比上月回落1.6個百分點。

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5458億元,同比增長5.0%,比一季度加快0.4個百分點。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5.3%,比一季度加快0.3個百分點。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大數據分析處處長楊道玲分析,今年以來,在“國補”加持下,家電等消費品“以舊換新”掀起熱潮,對增強消費活力發揮了關鍵作用。據監測,在“以舊換新”帶動下,二季度主要家電品類網絡零售額同比上升28.0%,上半年同比增長14.9%,其中6月更是同比增長36.1%,延續了今年以來快速增長的良好勢頭。

招商證券分析師張靜靜表示,預計下半年社零消費將延續增長態勢。以舊換新政策的加力擴圍是主要驅動,2025年政策補貼規模預計會在3000億元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容。但外部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居民收入增長以及房地產市場的波動等因素,可能會對單月消費增長造成較大波動。

投資方面,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48654億元,同比增長2.8%,比1-5月回落0.9個百分點;扣除房地產開發投資,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6%。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4.6%,製造業投資增長7.5%,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11.2%。

扣除價格因素影響,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5.3%。從環比看,6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下降0.12%。

2025年上半年投資領域呈現製造業邊際放緩、基建保持韌性、地產繼續磨底的分化格局。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院長連平表示,下半年,超長期特別國債的發行將推動國家級鐵路、水利和安全等重點領域基礎設施投資規模有效增長;在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和大規模地方政府化債的資金推動下,地方新基建投資有望擴大建設,各地將適度提前佈局數字經濟基礎設施投資,疊加城中村改造計劃和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向農村延伸,預計全年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速有望擴大至6%。

盛來運強調,總的來看,上半年更加積極有爲的宏觀政策發力顯效,經濟運行延續穩中向好發展態勢,展現出強大韌性和活力。也要看到,外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經濟回升向好基礎仍需加力鞏固。下階段,要統籌國內經濟工作和國際經貿鬥爭,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進一步做強國內大循環,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不確定性,推動經濟持續平穩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