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八和平公園原名「新公園」 百年公園為什麼與二二八事件有關?

二二八公園的二二八紀念碑。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7/09/06 張仁豪攝影)

2025年2月28日是二二八事件78週年,每年的這一天,二二八和平公園都成爲社會矚目的焦點,各界官員不分黨派,紛紛前來向罹難者及其家屬致意。二二八和平公園前身爲「新公園」,至今擁有超過百年的歷史。究竟爲何它會成爲悼念二二八事件的重要場所?讓我們一起回顧這座公園的前世今生。

二二八和平公園的前身臺北「新公園」,建於1899年(清光緒25年),是繼圓山公園之後,臺北的第二座公園。公園初建時採用歐式風格設計,並融合日式庭院元素,如拱橋、水池與石燈籠等。園內還留存許多古蹟,包括三級古蹟「黃氏節孝坊」與「急公好義坊」,見證了這座公園的歷史變遷。

三級古蹟「黃氏節孝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8/03/14 林建榮攝影)

【推薦閱讀】 1989年二二八平反遊行 提燈夜遊訴求公義和平 無懼社會眼光! 2003 年同志作品《孽子》獲金鐘獎肯定!

1930年,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在公園內設立「臺北放送局」,目的在於發展廣播事業,並透過廣播向民衆宣導政府政策。1945年日本戰敗,天皇即是透過「放送亭」向臺灣人民宣告戰敗消息。而在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後,大批民衆聚集於公園,並透過放送局將事件經過廣播出去,使得這座公園與二二八事件密不可分。戰後,「臺北放送局」改爲「中國廣播公司」,如今是二二八紀念館,提供豐富的史料,讓民衆瞭解這段歷史。

臺北市二二八公園內的二二八紀念館,早期稱爲臺北放送局,是臺灣第一個廣播電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7/03/12 林建榮攝影)

臺北市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內的臺灣廣播電臺放送亭。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7/12/01 林俊良攝影)

1995年2月28日,「二二八紀念碑」正式落成,當時的總統李登輝以國家元首身分出席典禮,並公開向二二八受難者及家屬致歉。隔年,新公園正式更名爲「二二八和平公園」。隨着解嚴後,二二八事件不再是禁忌話題,政府持續推動轉型正義,讓這段歷史得以被更多人瞭解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