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八爆發 國共內戰方興未艾
2024年2月28日,在臺南市新營區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的追思紀念活動,受難者家屬在紀念碑前獻花。(本報資料照片)
《如是228》:張七郎之死與臺灣戰後反共體制的建構(講臺文化)
(更多精彩內容 請看翻爆)
「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遊蕩。」─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
當我們的目光緊盯二二八事件的同時,也不能忘了,國共內戰正悄悄地拉開了帷幕。中日戰爭結束後,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衝突再起,互相爭奪中國東北與華北的控制權,美國總統杜魯門則派遣特使馬歇爾來華協調雙方停止衝突。一九四六年六月,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應馬歇爾要求,實施六月停戰令,停止追擊東北民主聯軍(即後來的東北人民解放軍),同月,戰時最高決策機構「軍事委員會」裁撤,軍政軍令二元化的國防部成立。
一九四六年十一月,在中國共產黨抵制的狀況下,國民政府召開制憲國民大會,十二月廿五日通過《中華民國憲法》,國民政府進入看守階段。
一九四七年一月底,馬歇爾調停國共內戰失敗,美國退出三方協調;二月底,中國共產黨駐南京、上海、重慶的代表團在美國的協助下撤回延安。
一九四七年二月廿七日,二二八事件爆發,就在事件進行中,三月十五日,執政的中國國民黨召開了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會的第三次全體會議,會議中,總裁蔣中正致開幕詞,稱與中國共產黨之間「政治解決的途徑已經絕望」:
去年一年之間,政府頒佈了三次停止衝突的命令,更在友邦美國的調處下進行了無數次的談商,但是中共始終迷信武力,背信棄義。政府遵照整軍方案實行縮軍,而中共不斷的擴軍;政府每頒發一次停止衝突令,中共部隊即乘機繼續擴大其侵佔。最後又拒絕參加國民大會,否認國民大會所通過的憲法,對於政府派員商談和平的提議,也已遭其斷然拒絕。最近三個月的演變,證明了政治解決的途徑已經絕望。
二二八事件是發生在國共正式撕破臉的同一時間,這也可以解釋,何以在後來的處理中,中央一開始會訂下「參與此次事變或與此次事變有關之人員,除煽動暴動之共產黨外,一律從寬免究」這樣的命令。
由於局勢全面惡化,中國共產黨員在各地的公開活動也不再安全,如不撤離,就只能轉爲地下化。以胡邦憲之名潛伏在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的胡允恭,也在一九四七年二月廿一日辭去了宣傳委員兼圖書出版組主任之職準備離開臺灣,這是二二八事件爆發的一週前。
胡允恭,安徽壽縣人,有資料誤作胡恭允,先後曾以胡邦憲、胡萍舟之名活動。一九二三年即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國民政府任職表填上海文科專門學校、日本大學畢業,曾任福建省泰寧縣縣長、同安縣縣長。泰寧縣位於福建省西北,早期爲中國共產黨所建立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中央蘇區」的範圍內。百度百科「胡邦憲」條目(訪問時間二○二五年一月十日),稱其「在上海大學加入中國共產黨」,上海大學是國共合作時期名義上爲中國國民黨黨立學校、實質上爲中國共產黨主導且用以培養中共黨員的學校,與私立的「上海文科專門學校」並非同一學校,惟有資料稱上海大學早期曾在上海文科專門學校的舊址辦學。百度百科另稱胡邦憲在同安縣長任內「巧妙利用國民黨內部矛盾,告發前任縣長李品芳貪污案,勇鬥閩南特務頭子陳達元,粉碎日寇漢奸妄圖攻佔同安的民變」,但在國民政府這邊的資料,則顯示胡邦憲與前任縣長因違法瀆職同案被監察院彈劾。一九四六年四月,胡邦憲受聘爲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委員,卻突然在隔年二月底「因事辭職」,辭職之後回到上海,此時中國共產黨在上海的活動已轉爲地下化,原本固定發行的時事政論刊物《文萃》週刊,也改爲不定期的叢刊且每期換封面發行,胡允恭便以張琴爲筆名在一九四七年四月五日出刊的《文萃叢刊》第二期發表〈臺灣真相〉一文, 闡述二二八事件的成因,抨擊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貪污腐敗、行政長官陳儀昏庸。(二之一;摘自講臺文化《如是228》)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