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裡面經常癢,卻掏不出東西?或暗示這4個問題,別忽視了

李奶奶今年74歲,一直有掏耳朵的習慣,近兩年她的耳朵口莫名長了一個腫物,且隨着時間的發展越來越大,幾乎完全堵塞住了耳朵。

去醫院一查,發現她的左耳道已經裂開了,病理結果顯示爲外耳道鱗癌,且已經累及到腮腺、頸部淋巴結,爲了防止發生轉移,只能切除左耳。

醫生稱,李奶奶長期掏耳朵的習慣給耳道帶來了過大的刺激,逐漸發展成炎症、癌症。掏耳朵竟然會誘發癌症?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一、放任“耳屎”存在,是對耳朵的保護

很多人在生活中喜歡掏耳朵,覺得耳朵裡面有異物十分難受,但你知道嗎?耳朵裡的耳屎不能長期過度地清潔。

耳屎的學名叫耵聹,它的產生對人有很大的用處。耵聹是外耳道的表皮和抗菌、防水的蠟狀物質結合生成的物質,可爲外耳道建立起一套防禦機制。還可以讓耳道保持乾燥,維持酸鹼平衡,避免讓耳道成爲細菌的培養皿,長期將耳道掏得太乾淨,反而會導致耳道失去防禦機制。

我們的耳朵本身就有自潔功能,在日常說話、咀嚼,哪怕是睡覺的時候翻身,都可以讓耵聹慢慢向外移動自行脫落。

經常掏耳朵容易讓耳垢被推到更深處,引起耳垢栓塞,反而會導致耳鳴、聽力下降等問題出現;且棉籤、耳挖等工具容易損傷耳道內的皮膚組織,容易導致感染;如若沒有重視清潔工具的消毒殺菌,在掏耳朵的時候可能會導致感染,中耳炎等問題向上蔓延會導致化膿性腦膜炎等併發症發生。

既然不能掏耳朵,那耳道內產生的耳屎不會堵塞耳朵嗎?

上文提到,我們的耳道本身具有自潔功能,大部分耵聹可自行排出,無需認爲干預。但如果是耳朵內的耵聹逐漸聚集成硬塊,堵塞了外耳道,則被稱之爲耵聹栓塞。這種情況要及時去醫院尋求醫生的幫助,千萬不要不規範地取,否則很可能會導致外耳道皮膚損傷、骨膜穿孔。

二、讓耳朵癢的不只是耳屎,或是4種病的表現!

一些人日常耳朵會經常發癢,這大概率是由於耳道的生理結構所致。耳道的皮膚較薄,受到外界刺激時很容易影響神經,從而出現瘙癢感。且耳道上分佈的感覺神經也很豐富,對外界的刺激較爲敏感,很容易產生瘙癢感。

當然了,如果長期頻繁的耳朵癢,也可能是這幾種疾病所致。

1、外耳道炎

外耳道出現細菌、真菌感染,最爲典型的症狀就是耳朵瘙癢,尤其是夜間症狀更爲明顯,同時還會有耳悶、耳朵溢液等症狀。

2、外耳道溼疹

外耳道溼疹主要是症狀就是耳道皮膚劇烈瘙癢,多會伴有水皰、紅疹、脫屑以及黃色結痂等症狀。

3、過敏

一些容易過敏的人羣,在過敏後也可能會有耳朵上的症狀,如耳朵發癢、有液體滲出等。

4、蟎蟲

耳道的結構較爲複雜,日常清潔的難度較大,如若被蟎蟲入侵的話,也會引起瘙癢的症狀出現。

三、耳朵出現這幾種症狀,警惕是疾病信號

耳朵健康對於每個人都很重要,它有時候也可以作爲健康的晴雨表,這幾個症狀一旦出現要及時就醫。

1、耳鳴

臨牀數據顯示,約有57%的聽神經瘤患者有耳鳴等異常症狀,其中有26%會有突發性耳聾。隨着病竈不斷變大,會讓聽力持續下降。

想要判斷耳鳴是否與顱內腫瘤相關,可從三個方面入手:如高頻耳鳴,且持續時間≥1個月、高調耳鳴且聲音和蟬鳴類似,有吱吱吱的聲響以及伴有頭痛、聽力下降以及面部麻木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

2、耳垂摺痕

耳垂上出現異常的摺痕,很可能是冠心病先兆,這種摺痕又被稱之爲Frank徵。有研究人員對此專門進行了調查, 結果發現3.11萬名受試者中耳朵有摺痕的裡有62%同時有冠心病問題。尤其是有三高、肥胖、家族病史的人羣,一旦發現耳垂摺痕一定要及時就醫。

日常其實無需刻意去清潔耳朵,實在癢得不行的話可以用滴耳劑來緩解,使用後還無法緩解的話,可以用醫用消毒棉籤浸溼後擠幹水分放入外耳道朝一個方向輕輕旋轉來緩解症狀。

我們的耳道具有強大的自潔功能,日常不要過度掏耳朵,以免給耳道帶來一些不必要的健康影響。

參考資料:

[1] 《耳朵里長“腳氣”!竟然是因爲這個很多人都愛的活動……》.科普中國.2025-02-27

[2] 《爲什麼耳朵總髮癢,卻什麼都掏不出來?》.生命時報.2024-11-21

[3] 《大病來臨,耳朵先知!耳朵有這3個表現,當心是癌症、中風前兆!別等病發才後悔沒早注意》.家庭醫生.2025-04-01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