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邊評測 | 我願意把拓品A900耳放前級作爲自己的系統檢測官

TOPPING拓品

A900

類型:耳機放大器/前級放大器

售價:¥7999

“和以真實自然的音色全面重放音樂的D900如出一轍,A900也不以調味爲目的,它用極爲強悍的硬素質作爲基礎,一方面不遺餘力地精準展示音樂中包含的各種聲音元素,另一方面細化了聽音系統中每個組件的聲音特徵,這份同價位罕見的能力無論是放在二聲道系統裡還是桌面耳機系統,都完全可以作爲一個稱職的系統檢測官。”

拓品的真與美

HiFi一直都是一個爭議很大的圈子,圈外的人覺得我們爲了聽個歌瘋狂投入鈔票和精力是“人傻錢多”,圈內的人面對不同器材也常常爭論不休。其實單從燒友這個“自己人”的角度出發,我覺得外部質疑大家已經很默契地擋在了“聲音素質”這道門檻後面,可關起門來發現,就算滿足了大家所需的基礎素質,不同聽音審美間產生的碰撞確實也很激烈,例如其中最典型的、老生常談的話題——聽歌要求真or求美。

要我說,“or”的存在很沒有道理,很多人把“求真”和“求美”天然地放在了對立面上,認爲直白乾澀的聲音纔是真,音染濃郁的聲音就是美,我並不認同這種觀點,也沒什麼資格給這個宏大的話題一個切實的答案,但恰好最近聽到的一些器材讓我覺得有些思考倒是可以分享出來。比如按照上述標準,勢霸的盧米娜5號戀人版落地箱就是一款聲音非常“美”的器材,它具有華麗、濃郁的中高頻染色,絃樂的聲音泛着光澤,人聲嗓音醇厚又有磁性,可它並未掩蓋聲音真實的一面,樂器的特徵應有盡有,人聲也依舊是最熟悉的那個歌手的聲音,甚至一定程度上還放大了演唱中的細節和聲音層次感,美得自然又真實。

而前段時間我分享的拓品DX5 II同樣是個典型的例子,論整體的聲音基調它繼承了拓品一貫以來對真實音色的追求,充分突出了不同音樂組成元素的辨識度,在此基礎上它又把聲音線條梳理得柔順且具有韌性,讓音色的變化細膩自然,真得順暢又柔美。究其根本——如果音樂的真像是純澈的水,那美絕不是上面界限分明的油脂,或許是糖,或許是蜜,也可能只是豐富礦物質帶來的清甜。

嚴格來說,任何一個HiFi品牌都絕不可能放棄求真,在這個前提下它們的美只是類型不同罷了,也正是如此才讓我們提起某個品牌就能想到其聲音最爲鮮明的特徵。早先的拓品就以一種極致的真被大家所熟識,如今從一代DX5到二代可以明顯感覺出原來那種直白、呆板的真被調和成了更加親切、有人味兒的模樣,不光是這個型號,近兩年D90 III Discrete、半人馬座再到超旗艦解碼D900,拓品每款新器材的聲音都肉耳可聞和過往的拓品大不相同。

前段時間我試聽了D900,也拜讀了圈內大佬“檮昧狂客”關於這臺機器的分享,其中他總結的一句話讓我茅塞頓開——D900沒有過度銳化細節,而是追求用真實自然、豐富細膩的音色全面地重放音樂。這很準確地概括出了我聽到D900時的感受,更讓我對上市時間稍晚一些的超旗艦耳放A900十分感興趣。近期我收到這款A900之後除了搭配各類耳機之外,也花了更多精力去挖掘它在二聲道系統中的樂趣,借這個機會和大家分享一下A900的特點以及這段時間我嘗試過的玩法。

客觀體驗

上市之前,這套超旗艦的工程機近一兩年裡已經在各大展會中亮相過多次,並且不同於過去我們印象中的拓品分體解碼耳放,超旗艦900套裝的外觀要比之前小巧玲瓏的旗艦90套裝大氣許多,外形方方正正、棱角分明,簡約的造型再配上一體化的銀色外觀有着不俗的科技感。雖然這套超旗艦是拓品分體產品裡體積最大的,但它們的身材放在同類產品中仍然顯得十分苗條清瘦,單臺產品外殼尺寸僅有20*33*5.7cm,即便兩臺疊加放在辦公桌面上佔據的空間也完全能夠接受,對於習慣聽歌打工的上班族很友好,家境優渥的學生黨搞一套在宿舍使用都未嘗不可。

更令人驚喜的是,最近折騰二聲道系統時我把A900放在一個深度比較窄的電視櫃上作爲前級,與之前一些接線受限、前部懸空的巨無霸相比,A900擺放和觀感都非常協調,它20cm的深度爲背後留足了接線空間,即使使用一些線徑相對較粗的線材也很容易去插拔、更換,在這種設備擺放空間有限的場景下充分體現了小身材的優勢。

在身材苗條之餘,A900豐富的接口數量也爲各種使用場景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性。它前面板提供了兩個XLR+6.35mm複合接口、兩個XLR四芯平衡口和兩個4.4mm耳機接口,不僅滿足了絕大多數燒友不同接口耳機的使用需求,而且在需要AB耳機、或者和同伴一起聽音交流時也能帶來更方便的使用體驗,其背部有三組XLR+6.35mm複合輸入和一組XLR平衡前級輸出接口,將其作爲二聲道系統獨立前級使用時,三組輸入接口方便切換解碼器,比起部分只配備一組接口、附帶前級功能的耳放設備,能感受到拓品這臺A900的定位兼顧了臺式耳機系統和二聲道系統用戶需求,一碗水端得很平,說巧不巧,我最近正是大多時間都用它搭配有源音箱去作爲前級使用。需要注意的是大概由於A900的架構設計從源頭到輸出都是全鏈路差分平衡放大,所以背面並沒有配置大部分燒友非常常用的RCA接口。

操控方面,A900配備了拓品目前最常用的2英寸全綵屏幕,UI設計直觀、人性化,注重實用性的燒友可以設置顯示播放信息,更追求美觀的燒友可以切換VU表界面,右側配有三個觸控按鍵加一個集成按鍵功能的音量旋鈕,實體操控簡便快捷,菜單邏輯清晰,就算是沒有接觸過拓品器材的玩家,進行各種功能設置也只需幾秒鐘就能快速完成。除此之外A900標配一個鋁合金CNC噴砂製成的專屬遙控,無論是坐在桌前邊玩手機邊聽耳機,還是遠距離癱在沙發上享受音箱都可以頭都不擡就進行不同功能的切換,減少額外的聽音負擔。

聲音與玩法

素質與特點

在聽到這臺超旗艦A900之前,如果抱着“拓品這個濃眉大眼的傢伙準備繼續玩音染”的看法,那想必不少燒友要失望了,因爲這臺機器第一耳朵聲音就是中正犀利、還原性拉滿的風格,換句話來說,相比D900解碼,A900更像是大家對於拓品過往“素質聲”的認知的集大成者。在此之上,極爲靜謐的聲底純淨度是它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徵之一。即便聽過了很多萬元級耳放,如今我聽到A900的一瞬間第一反應仍然是——乾淨,它把聲音處理得格外純粹,彷彿剔除了所有音樂元素周圍的雜質,讓每個聲音都顯得十分清晰且真切,如果說演繹一首曲目的過程是在紙上作畫,那麼A900爲音樂墊上了一張極度平坦、潔白的紙張,在此基礎上描繪出的所有畫面都能夠準確、直觀地映入眼簾。

這種感受是我在同價位耳放中都沒有體驗過的,甚至很多其它素質毫不遜色於A900的數萬價位的高端耳放,單獨用聲音背景與之相比都像是鋪了一層砂紙,純淨度一耳朵相形見絀,尤其在演繹大場面古典曲目時A900這種漆黑、靜謐的背景更加突出了整體場面的一體性,爲沉浸式的聽感建立起了穩定的基礎。

而在大場面古典曲目裡,A900同樣讓人無法忽視的就是出色的聲場和動態表現。它聲場的橫向排布非常寬廣,能清楚從聲音中感受到兩側位置延伸的距離是開闊到沒有明顯邊界的,每種樂器之間的定位都精準傳遞到耳中,形成宏大且規整的舞臺搭建,在曲目演繹的過程中,聲音能量的變化則爲這份舞臺賦予了充足的鮮活度,管絃樂的輝煌氣勢填充在聲音空間裡,讓音樂整體展現出強有力的規模感。

對於聲音信息量的呈現,A900整體是力道十足大開大合的風格,它通過挖掘、放大音樂內容中較深的細節,讓高質量音源在真實、還原的基礎上結像塑造得更緊實、立體。例如中頻音色,A900把器樂、人聲的特質都突出傳達出來,線條描繪得硬朗又精準,不同樂器的質感差異清晰可辨,人聲歌唱技巧同樣能不被忽視,反之如果是劣質音源它也會暴露出足夠多的瑕疵,給耐聽度帶來一定影響,如果是偏好情感濃郁感染力充沛的人聲的燒友,可能會認爲A900的中頻表現稍有些“乾澀”和“緊張”。高頻部分A900則把豐富的細節轉化爲聲音的厚度,比起一些用纖細高頻結像拉高透明度的設備,它演繹小提琴等器樂的音色能量充沛、質感通透且不刺耳。

作爲耳放

輸出功率最高22000mW@16Ω的A900驅動類似FT7這種易推性較好的耳機可以充分挖掘出耳機的聲音潛力,空間感和動態表現亮眼,聆聽古典大小編制曲目能夠獲得出色的場面感,風格上這套搭配比較端莊、嚴謹,流行人聲的演繹效果略遜一籌。如果搭配聲音飽滿且更爲醇厚的HE1000 UNVEILED,整體聽感會變得圓融、雜食,不變的是A900即使駕馭這類旗艦大耳依然輕輕鬆鬆,完整展現出了這款耳機極強的素質功底,以至於我覺得它僅作爲耳放甚至有些大材小用了。

作爲前級

不僅是搭配HE1000 UNVEILED,類似Elite、Empyrean II等其它頂級大耳作爲參考並不能完全體現出A900在聲場、聲底等方面素質的過硬之處,比起臺式耳機系統,將A900放到二聲道系統作爲前級和其它設備進行對比,才能更加直觀地感受到這臺設備的聲音上限所在。

我搭建的二聲道系統中目前使用比較多的有源音箱是真力的8030B,之前前級設備採用的是鈺龍的A39,更換爲A900之後系統完全是截然不同的兩種聲音。A39的低頻能量感給得非常充足,聲音下盤澎湃且氛圍感濃郁,中頻則是偏厚潤的風格,在搭配8030B這款音箱時流行人聲的感染力突出。而換爲A900時第一感覺是聲場的開闊度明顯得到了提升,在十幾平的房間內使真力這套小箱子的聲音擁有了“脫箱感”,橫向器樂的位置延伸至箱體左右後方,場面變得更加宏大,同時背景清晰透徹,建立起的聲音規模相較A39整整大了一圈,低頻的質感乾脆利落,中頻密度比A39更高,突出了器樂音色的鮮明特徵。

在組建上述系統的過程中,我也進一步嘗試去調整、完善了A900作爲前級的搭配方案,其中電源線部分我推薦選擇音色潤澤、柔和的類型,適當減少其聲音線條的鋒芒。在我個人嘗試的線材裡晶彩Micro 2是比較合適的選擇,用它搭配A900時能夠明顯感覺到器樂音色在走向保持不變的前提下結像表面變得圓潤了許多,聲音過渡得更加順滑,絃樂演繹的過程變得靈動起來,女聲的表現也非常出色,聆聽梁靜茹的聲音少了一股沉鬱,多了一絲仙氣。

另一方面,XLR信號線的選擇可以考慮把三頻的走向往中下盤進行調整,用聲音偏暖厚的銅線就是很好的方向,既兼顧了A900這個XLR口高密度的素質優勢,又可以使這套系統的聲音往醇厚、沉穩的方向靠攏,我自己用的是線聖的飛馬,換這條信號線去聽流行人聲時,男聲嗓音中的磁性得到了放大,演唱過程的情感更加充沛了,同時飛馬也爲這套系統注入了更多的低頻量感,使聲音整體具備了更多的寬鬆度,讓系統聽音不再侷限於嚴肅的古典編制樂,大衆化的流行人聲一樣變得耐聽、有韻味。

系統檢測官

我從DX3 Pro+就開始接觸拓品的器材,這麼多年過去自認爲對他們家的聲音風格還是比較瞭解的,比起大家刻板印象中拓品只會通過“高指標”追求音樂的“真”,我倒覺得至少近兩年的幾款新品都說明了拓品對於聲音美感有着自己的理解,只是相比很多人認爲“美”就是在聲音中注入添加劑的時候,拓品在試圖去挖掘聲音原本存在的、屬於音樂內容的“美”。

就如同這套超旗艦新品,和以真實自然的音色全面重放音樂的D900如出一轍,A900也不以調味爲目的,它用極爲強悍的硬素質作爲基礎,一方面不遺餘力地精準展示音樂中包含的各種聲音元素,另一方面細化了聽音系統中每個組件的聲音特徵,這份同價位罕見的能力無論是放在二聲道系統裡還是桌面耳機系統,都完全可以作爲一個稱職的系統檢測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