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S300實戰遭擊毀被批無用 陸媒:曾聯手預警機鎖定殲20
陸媒傳出2017年殲-20曾與俄製S-300進行模擬攻防演練,後者通過資料鏈與預警機聯動,成功鎖定隱身的殲-20。(圖/新華社)
俄烏戰爭期間有大量俄製武器曝露了性能的重大缺陷,其中又以S-300防空導彈遭美製海馬斯的彈道導彈連續摧毀的畫面最爲震撼,讓包括中共在內的許多S-300用戶對其性能大失信心。不過陸媒指出,俄製S-300的雷達技術仍助力中共改進紅旗-9導彈性能,還曾在一次演練中與預警機成功鎖定殲-20戰機,積累了共軍對抗隱形戰機的經驗。
據《騰訊網》報導,俄烏戰場上有大量被吹捧爲「神級軍備」的俄製武器在實戰中經歷了嚴酷的考驗中,其中曾被譽爲俄軍「防空王牌」的S-300防空導彈徹底跌落神壇,遭到海馬斯連續摧毀,其戰力拉垮震驚全球。有分析人士比喻,S-300在戰場上擊落敵機的效率還不如單兵操作的刺針導彈。
不只是俄烏戰場如此,S-300在敘利亞戰場面對以色列F-16毫無反應,在亞賽拜然的納卡衝突中遭無人機以手榴彈炸燬。共軍爲此將原部署於北京周邊的S-300調往武漢,改部署大陸國產紅旗系列防空導彈。一些軍事分析人士質疑稱,中國花30億美元向俄羅斯購買的S-300導彈,難道真的「打水漂了嗎?」
俄羅斯研製的S-300曾經是俄軍頂尖的防空導彈,但在多次實彈中曝露了性能上的重大缺陷。(圖/騰訊網)
其實在俄烏戰場上,使用S-300還不只是俄軍,烏克蘭也部署了多套向俄羅斯購入的早期裝備,但這批防空導彈在2022年6月被俄軍蘇-34戰機僅以超低空突防戰術就避開其雷達,對烏軍陣地發起精確打擊,至少有超過10套烏軍的S-300遭到摧毀。
報導說,從技術層面分析,S-300 採用的脈衝多普勒雷達,對低空低速目標過濾能力嚴重不足,在如今無人機頻繁出現的戰場環境下,更難有效識別這類目標。加上它抗干擾能力弱,在電子戰如此發達的戰場上,指揮數據鏈很容易受到干擾,戰力便無法發揮。俄軍還曾以無人機掛載熱成像儀,就可直接定位S-300陣地座標進行攻擊。此外,更致命的是,S-300號稱有200公里射程,但在實戰中縮水至不足50公里。
烏克蘭以海馬斯發射戰術導彈打擊俄羅斯境內的S-300飛彈陣地,是美國解除打擊限制後的首次發揮。(圖/Spy Dossier)
陸媒分析稱,S-300主要是針對高空高速目標所設計,對於低空低速的無人機,完全沒有應對的能力。但是,在應對烏克蘭新獲得的海馬斯上的戰術導彈,S-300戰績也幾乎是一敗塗地。相比之下,烏軍士兵用美製刺針導彈擊落俄軍蘇-34和蘇-35戰機的成功率更高,單發命中成本僅80萬美元,僅爲S300導彈的十分之一。
俄媒曾報導說,中共當年花費數十億美元引進的S-300PMU 系列,曾引起不小的轟動。購入S-300前後有4次,共64具發射裝置、256枚48N6E2型導彈,總金額9.8億美元。陸軍裝甲兵學院專家王騰回憶說:「S300讓中國首次擁有區域防空能力,雷達技術和垂直髮射系統更是打開了新視野。」中共軍工企業也經過逆向工程,在雷達與導引技術上獲得很大的提升,在2011年開發出國產紅旗-9防空系統,即便至今,S300仍在中國防空體系中佔據一席之地,專盯高空高速目標。
報導說,更關鍵的是,S-300爲中國積累了對抗隱形戰機的經驗。2017年,殲-20與S300進行模擬攻防演練,後者通過資料鏈與預警機聯動,成功鎖定隱身目標。雖然沒有就這項攻防演練有更詳細的描述,但引述大陸軍事專家翁宗波的評論說:「老舊裝備經過體系化升級,照樣能發揮餘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