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強震上修規模8.8…氣象署曝發生成因 臺灣下午將有海嘯仍不排除警報
俄羅斯堪察加半島東部外海今天上午7時25分強烈地震再上修爲規模8.8,中央氣象署發佈海嘯警訊,該地震所引發海嘯,預計約於下午1時18分開始影響臺灣。
氣象署地震中心主任吳健富表示,這個地震發生成因,是因爲堪察加半島位在太平洋板塊和北美板塊,這邊有個鄂霍次克海的微板塊,它是屬於北美板塊的一個位置,這是今天上午發生地震的位置。
吳健富表示,這樣的板塊碰撞、隱沒,所以它在這邊形成火山和海溝,由於海溝形成的長度相當長,所以能夠醞釀比較大規模的地震,從1900年以來總共發生133次規模7以上的地震,其中12次是規模8以上,最大的地震是1952年規模9.0地震,也是地震觀測史上全球第5大的地震,這個地震伴隨發生12公尺海嘯的高度,造成很大的災害。
他說,因爲遠地的地震或海嘯,都是要透過接收太平洋海嘯中心或是美國地質調查所觀測的資料,上午氣象署接獲太平洋海嘯中心的警訊,所以氣象署上午7時38分發布第一個海嘯消息,上午8時23分第二報海嘯消息,到上午9時12分海嘯波隨時間遞移已經快接近臺灣,所以氣象署發佈海嘯訊息,是針對臺灣6個沿海區域,氣象署做了預估到達的波時間和預估到達波的波高。
太平洋海嘯中心提到的地震規模是8.7,地震深度是74公里;吳健富表示,美國地質調查所提供的資訊是規模8.8,深度20.7公里,是兩個單位計算方式差異。
上午氣象署發佈6個沿海海嘯警訊,吳健富表示,波的傳遞在海里面深度愈深的話,跑的速度愈快;比較淺的海牀深度,波跑比較慢。臺灣東部海牀的深度相當深,所以波在這邊跑是高速,幾乎是接近噴射機的速度在跑。北部沿海是比較淺的海牀。
吳健富表示,東南沿海和西南沿海的波高比較高,因爲它的地形,海嘯堆高要有緩坡慢慢前進的時候,前面的速度跑慢了,後面速度在快,所以海嘯堆高的效果,綜整來看,海嘯的時間點是東部先到,再來東南沿海、東北沿海、西南沿海的位置。
東部沿海地區,預估下午1時18分,小於0.3公尺。
東南沿海地區,預估下午1時19分,0.3至1公尺。
東北沿海地區,預估下午1時24分,小於0.3公尺。
西南沿海地區,預估下午1時31分,0.3至1公尺。
北部沿海地區,預估下午1時41分,小於0.3公尺。
海峽沿海地區,預估下午1時45分,小於0.3公尺。
日本北海道有觀測到30至40公分的波高。吳健富表示,隨着波的傳遞,氣象署從海嘯消息到海嘯警訊,如果需要會進到海嘯警報。氣象署會持續更新,如果有需要發海嘯警報就會發布。
俄羅斯堪察加半島東部外海今天上午7時25分發生規模8.7強烈地震,中央氣象署發佈海嘯警訊,該地震所引發海嘯,預計約於下午1時18分開始影響臺灣。圖/取自中央氣象署網站
俄羅斯堪察加半島東部外海今天上午7時25分發生規模8.7強烈地震,中央氣象署發佈海嘯警訊,該地震所引發海嘯,預計約於下午1時18分開始影響臺灣。圖/取自中央氣象署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