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企開發小衛星發射專用超輕火箭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俄羅斯波羅的海烏斯季諾夫“軍事機械”國立技術大學學生近日與聖彼得堡一家初創公司合作,開發發射小衛星專用的超輕型運載火箭。
據俄國家技術倡議平臺新聞處消息,該項目積極運用人工智能輔助高精度計算機建模技術優化火箭結構。項目開發者稱,其核心創新技術在於用複合材料製作低溫燃料箱,這在俄羅斯尚屬首次。與同類產品相比,這種燃料箱可使火箭重量減輕15%—20%。目前該火箭重量約爲14噸。這種燃料箱也降低了火箭製造成本。
項目主要參與者之一的沃洛布耶夫說:“我們採用青銅-鋼雙金屬3D打印技術製造發動機部件。這種合金能提高燃燒室溫度,降低燃料消耗。”他說,新火箭可用於在國家計劃框架內部署低軌小衛星星座定期補網需求。目前小衛星通常以附帶載荷形式發射,用專用超輕火箭可靈活選擇軌道參數,縮短髮射訂單執行時間。同時,發射成本比中型火箭更具競爭力。根據項目路線圖,團隊已開發出上面級推進裝置原型、渦輪發電機原型,製作了上面級模型,正在製造第一級液體火箭發動機原型。
該火箭能將航天器送入500公里、800公里及1500公里高度近地軌道。此外,團隊正開發小衛星在軌維護技術。項目總設計師阿爾希波夫說:“項目後續將採用耐熱合金3D打印火箭發動機部件、研發基於超強纖維新材料、開發環保火箭技術及採用國產微電子技術。”他說,該項目正在參與戰略倡議署(ASI)監督委員會方案評選。
“衛星”公司總經理、俄國家技術倡議“空天網”工作組專家伊瓦年科認爲,團隊研發設想很好,但能否實現所有既定任務存疑。他說:“團隊是否有實現此類項目的資源是個未知數。我們希望這款火箭能成功進入太空,但不能只停留在研發階段。”俄羅斯MilitaryRussia網站編輯科爾涅夫對此表示贊同。他說,重要的是考慮投資回報率和所研發產品的實際需求,之後才能評估此類項目是否值得開展。
俄羅斯“新宇宙”航空航天集團總經理、國家技術倡議“空天網”市場專家阿列克謝耶夫認爲,該項目對俄羅斯航空航天領域發展無疑具有吸引力,因爲擁有全類型運載火箭對國家至關重要,包括超重型、重型、輕型、超輕型和地球物理火箭。因此,這款火箭有望取得研發成果。其發射成本很可能高於附帶發射,比如用“聯盟”號火箭,但可能對業內個別公司極具吸引力,用於其執行特定任務。他說:“目前,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正獨立開展可回收重複利用火箭研發項目。超輕火箭可能在發射成本或技術性能方面構成一定競爭。”阿列克謝耶夫認爲,不同火箭項目的競爭將推動技術進步、降低成本,爲俄羅斯航天業開闢新的可能。
本文刊載自《環球時報》“透視俄羅斯”專刊,內容由《俄羅斯報》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