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夢細菌」激增近70%!美CDC警告悄悄擴散 實際感染數恐更高
▲根據CDC發佈的「惡夢細菌」影像,綠膿桿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也是一種可以演化出抗藥性的病菌(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吳美依/綜合報導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最新報告顯示,抗藥性「惡夢細菌」(Nightmare bacteria)病例數字正在上升中,感染率從2019年到2023年之間暴增近7成,其中由NDM基因引起的感染更是激增460%,引發醫學界高度警戒。
CDC研究團隊在《內科醫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發表報告指出,「惡夢細菌」主要因爲攜帶NDM基因而難以治療,目前僅2種抗生素對其有效,藥物昂貴又必須透過靜脈注射方式給藥。
此外,許多人可能在不知情狀況下成爲帶原者,這將導致社區傳播風險升高,就連以前被視爲常見的泌尿道感染,都可能變得更難治療。
CDC近年關注對多種抗生素具有抗藥性的「惡夢細菌」,包括碳青黴烯類(carbapenems),這類抗生素被視爲治療嚴重感染的「最後一道防線」。
▲新冠肺炎大量使用抗生素,被認爲是助長「惡夢細菌」的原因之一。(圖/路透)
根據來自29州的病例數據,2023年一共記錄4341例針對碳青黴烯具有抗藥性的細菌感染,其中1831例細菌攜帶NDM基因。整體而言,對碳青黴烯具有抗藥性的細菌感染率,從2019年的每10萬人不到2例,攀升至2023年的每10萬人超過3例,增長率高達69%,而NDM病例的比例更是成長460%。
《美聯社》指出,抗生素抗藥性(Antimicrobial resistance)意指細菌或真菌等病菌獲得能夠抵抗藥物的能力,而抗生素濫用也是病例激增的一大原因,未完成或不必要的處方藥物療程不僅未能殺死病菌,反而讓它們更加強大。未參與研究的華盛頓大學研究員伯納姆(Jason Burnham)認爲,新冠疫情期間大量使用抗生素,可能助長了抗藥性病菌的情況惡化。
值得注意的是,CDC的統計數字僅爲部分情況,許多州都沒有全面的檢測與通報病例。伯納姆指出,CDC缺乏加州、佛州、紐約州與德州等人口大州的數據,實際感染數字「絕對被低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