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繞過制裁 透過西班牙與香港公司獲得重要工具機
俄羅斯 2S7「芍藥」自走砲,口徑達到203公釐。很少人知道,俄羅斯的大砲是用奧地利的機牀製作的。(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防衛部落格(Defense Blog)報導,一家西班牙公司涉嫌向俄羅斯提供一臺 110 噸的鍛造機,它可以製造大口徑的高精度砲管,將大幅提升俄羅斯持續生產火砲的能力,引發了人們對於國際對俄羅斯制裁效果的擔憂。
這個消息是由總部位於拉脫維亞的「俄國內幕」(The Insider)所率先批露,根據該網站的說法,西班牙Forward Technical Trade SL公司以130萬美元的價格,向俄羅斯AZK集團出售了一部二手數控鍛造機,該機器是1983年出廠,奧地利GFM公司所生產。
雖然該設備已是40年前的產品,但是專家表示,這種重型工業設備對於俄羅斯製造火砲身管的能力至關重要,而火砲身管需要高精度鍛造才能確保大口徑武器的彈道性能和準確性。
法庭文件顯示,該交易是秘密進行的,透過位於香港的 Scorpion's Holding Group Limited貿易公司進行裝運,發送地是俄羅斯下諾夫哥羅德(Nizhny Novgorod)。
該機器如何分類,是 AZK 集團與俄羅斯海關官員出現法律糾紛,海關當局認定它是徑向鍛造機(Radial Forging Machine),而該公司則辯稱它是用於旋轉鍛造機(Rotary Forging Machine)。
那麼它是什麼?英國皇家聯合服務研究所(RUSI)指出,應該是奧地利製造的SXP-5徑向旋轉複合鍛造機,這是一種徑向鍛造主體、附加旋轉運動的高端鍛造機。
自1970年代以來,蘇聯和後來的俄羅斯就透過各種管道來購入SXP-5,是他們造火砲的主要機臺,蘇聯時期共購買了26臺此類設備。幾十年過去了,俄羅斯仍然依賴這些數十年前進口的奧地利機器,有些甚至經過拆解維修後,再重新裝配使用。儘管俄羅斯過去曾承諾自主研發旋鍛機,但是並不成功。
這種能夠武器的工具機價值難以估量,因爲砲彈的鉅額消耗導致蘇聯的砲彈儲備在短短几年內就耗盡,砲管也因此迅速磨損。因此,砲管需要不斷更換,而砲管的短缺會導致精準度下降,最終導致作戰部隊撤離。
美國情報局表示,在這起事件中,中國大陸的地位可能比西班牙還重要,中國有20多家與俄羅斯國防工業有關的企業,爲其供應工具機和特殊化學品。爲了逃避制裁,中國企業常常使用假名和空殼公司等手段,將生產微電子產品所需的所有物資,從中國大陸供應給俄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