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電戰致GPS導引武器失效 美軍升級砲兵抗干擾技術
2024年4月26日,羅馬尼亞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在波蘭託倫舉行的歐洲海馬斯倡議峰會上移動到了射擊位置。(DVIDS)
隨着俄烏戰爭進行,全球正加緊強化砲兵系統的GPS 抗干擾與反欺騙技術,這類技術過去主要應用於戰機,如今正成爲砲兵電戰防禦的重要一環。目前,對火砲與火箭砲系統進行抗干擾升級,已成爲電磁頻譜戰中的最新攻防戰,攸關精準導引彈藥是否能精確命中目標,甚至影響武器能否正常運作。
美國《防務新聞》(Defense News)報導,美國製造的「海馬斯」(M142 HIMARS)多管火箭系統,曾被譽爲改變戰局的武器,然而美國高層官員坦承,該系統投入烏克蘭戰場後,很快便受到俄軍GPS干擾的影響。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去年率先披露一份機密報告,內容顯示海馬斯在初期展現優勢後,隨即因GPS受干擾而大幅降低效能,甚至被烏軍評估爲「完全無效」。
海馬斯等多管火箭發射系統高度依賴 GPS 資料,確保準確發射。載具必須精確定位自身座標,以計算與目標的相對位置,在發射之前,系統需確定上方 GPS 衛星的位置,並將這些關鍵數據與導引資訊一同上傳至飛彈、導引火箭彈中,一旦發射出去,基本上便無法再接收額外指令。
除了海馬斯,法國凱薩自走砲(CAESAR)與瑞典弓箭手自走砲( Archer) 等武器系統,也開始在火控系統中導入並且依賴 GPS,提升射擊精度。
根據美國陸軍 2025 財年預算文件,軍方正大規模升級海馬斯GPS抗干擾能力,總金額高達7500萬美元(約新臺幣24億元)。文件顯示,過去兩年美軍已採購376套抗干擾設備,未來還將額外購買284套,將提供給海馬斯和M270A1多管火箭發射系統,預計2025至2029年間交付。
這款抗干擾設備爲貝宜系統(BAE)研發的數位GPS抗干擾接收器(DIGAR),最早用於空戰,現已廣泛應用於美軍 F-16、F-15 戰機,並計劃整合至歐洲颱風戰機(Eurofighter Typhoon)。
美國F-35戰機則採用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開發的另一套GPS抗干擾解決方案,這顯示,美軍正積極將抗干擾技術擴展至各類武器平臺,以應對戰場日益嚴峻的電戰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