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環境安全能力構建技術指南》報告調研啓動
目前,雲計算技術已經成爲了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基礎設施。從互聯網巨頭到傳統制造企業,從金融機構到政務部門,多形態雲計算環境(公有云、私有云、混合雲、託管雲)與雲原生技術的融合應用,正重塑着整個產業的運營模式與競爭格局。然而,如同硬幣的兩面,技術的快速迭代也讓雲安全問題愈發嚴峻。勒索軟件攻擊導致企業數據泄露、跨雲平臺合規漏洞引發監管處罰、雲原生技術碎片化帶來的安全防護空白…… 這些痛點時刻警示着我們:雲作爲數字經濟的必備基礎設施,其安全性直接關係到整個數字經濟的穩定運行。雲安全不僅關乎技術的穩健與可靠,更是數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石。
在此背景下,在多形態雲環境下構建強大的安全能力,是保障現代社會數字經濟繁榮發展的命脈所在。爲了更好了解我國企業多雲環境下安全能力的構建與落地應用情況,發現其應用中的難點和挑戰,同時指導企業合理規劃多雲安全防護能力提升的方法和路徑,安全牛即日起正式啓動《多雲環境安全能力構建技術指南》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研究工作,並對我國雲安全服務領域的代表性廠商進行評估和能力特點展示。
研究定位及目標
本研究立足於雲安全產業發展角度,以 “多形態雲環境下的安全能力構建” 爲研究核心,旨在打造一份覆蓋技術、運營、生態全鏈條的實踐型技術指南。
報告將從雲環境建設方、使用方、服務方三大主體視角出發,深入剖析各方在安全建設中的痛點、需求與解決方案,並聚焦三大核心目標,爲產業科學發展提供中立、專業、實用的參考依據:
·釐清多雲環境安全威脅現狀與防護需求:本次報告將通過問卷、訪談和資料檢索等多種途徑,全面梳理多形態雲環境下各主體的安全建設現狀,精準定位其核心訴求,打破信息不對稱壁壘。
·構建多雲安全防護技術體系:基於對一線安全廠商的調研,報告將提煉不同雲環境下的安全技術體系,明確能力特點與演進方向,爲企業技術選型提供決策依據。
·爲多雲安全能力建設落地提供路徑指引:報告將從頂層設計、實施路徑到運營優化,給出全流程的安全能力構建方案,助力企業將安全戰略轉化爲實際行動。
報告亮點與價值
(一)多形態雲環境全覆蓋
研究將圍繞公有云、私有云、混合雲、託管雲四大主流雲計算形態展開,深入分析每種形態的安全技術體系、能力特點、缺口及演進方向。例如,公有云側重服務化安全能力的評估,私有云聚焦自主性與成本平衡的方案設計,混合雲則着重解決跨雲安全協同的難題。
(二)多主體視角融合
打破單一視角侷限,首次從建設方、使用方、服務方三大維度,全面剖析多形態雲環境下的安全生態,提供更立體、更真實的產業圖景。
·雲環境建設方:以大型公有云廠商與私有云企業用戶爲對象,研究其在基礎設施安全、原生安全能力建設、合規性佈局及生態合作等方面的策略與實踐。
·雲環境使用方:針對不同規模、不同行業的企業用戶(如金融、互聯網、製造業),分析其在公有云、託管雲、混合雲場景下的安全能力現狀與核心需求。
·雲安全服務和運營託管方:聚焦第三方安全廠商與 MSP(管理服務提供商),評估其跨雲安全編排、雲原生技術支持、託管安全服務等方面的能力水平。
(三)全鏈條研究內容設計
從背景趨勢分析到技術體系構建,從實施路徑規劃到運營體系優化,再到典型案例剖析與產業趨勢預測,研究內容覆蓋多形態雲環境安全建設的全生命週期。具體包括:
·背景與需求:雲計算產業格局、安全威脅挑戰、各主體安全建設現狀與訴求。
·技術與能力:不同雲環境的安全技術體系、核心能力分析、技術選型決策。
·實施與運營:安全能力構建路徑、自動化運營流程、合規審計協同機制。
·實踐與趨勢:典型案例分析、代表性廠商能力評估、產業發展趨勢預測。
研究方向與提綱
第一章 多雲環境安全防護概述
1.1 雲計算形態演進與產業格局
1.2 雲原生技術對安全體系的衝擊
1.3 多元化安全威脅對雲安全的挑戰
第二章 多形態雲環境下的安全建設現狀與需求分析
2.1 雲環境建設方(大型公有云廠商+大型私有云企業用戶)
2.2 雲環境使用方(非自建雲環境的中小型企業用戶)
2.3 雲安全服務和運營託管方(廠商 / MSP)
第三章 多形態雲環境的不同安全技術體系與能力分析
3.1 公有云安全技術體系與能力特點、缺口及演進方向分析
3.2 私有云安全技術體系與能力特點、缺口及演進方向分析
3.3 混合雲安全技術體系與能力特點、缺口及演進方向分析
3.4 託管雲安全技術體系與能力特點、缺口及演進方向分析
3.5 雲服務安全技術體系與能力特點、缺口及演進方向分析
第四章 多形態雲環境的安全能力構建與實施路徑
4.1 頂層設計原則與主體協同
4.2 能力構建體系框架
4.3 實施策略與分階段建設方案(按主體能力成熟度)
4.4 關鍵技術選型決策矩陣
第五章 多形態雲環境下的安全運營體系搭建
5.1 多主體運營模式對比
5.2 自動化運營流程拆解
5.3 合規審計協同機制
第六章 典型應用案例研究
第七章 代表性廠商能力特點分析
第八章 發展與趨勢
報告徵集與報名
各申報廠商可以掃描上方二維碼,免費報名參與本次調研活動。
孫若寒:18610811242
張少魁:13811300925
合作電話:18311333376
合作微信:aqniu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