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ETF論壇》政大財務管理學系教授兼任產學副院長周冠男:開放多元ETF 創雙贏局面
政治大學財務管理學系教授兼任產學副院長周冠男。圖/王德爲
政治大學財務管理學系教授兼任產學副院長周冠男表示,開放主動式ETF是相當好的決策,任何類型的商品都有助於市場交易更加完整。同時,主動式ETF開放後,可望逐漸改變近年被動式ETF獨大情況,並有利臺灣財務投資人才養成,創造雙贏局面。
就制度面而言,周冠男指出,觀察目前全球市場發行的主動式ETF,大多以全透明揭露爲主,而國外半透明ETF因造市商與投資人難以掌握投資組合內容,易出現折溢價較大情形。
因此,每日揭露資訊對於主動式基金操作人員雖是一大挑戰,但仍有其實施的必要性,臺灣開放主動式ETF也是以此爲考量,未來上市一陣子之後對於全透明揭露制度可再進行觀察。
主動式ETF預計今年起在臺發行掛牌,如何讓投資人能夠清楚瞭解每檔商品風險及特色,是主管機關及業者在推廣市場交易上重要任務,名稱識別是一大關鍵,若使用太複雜、太專業語言,不容易讓投資人有耐心瞭解,建議可以「懶人包」方式,將風險說清楚、講明白,提高市場大衆對新金融商品熟悉度及風險認識。
針對退休規劃,投資人面對的最大問題就是不願意承擔風險。現金爲短期最安全資產,但長期而言卻是最危險的,無法創造較高投資報酬及抵抗通膨壓力;換言之,股權投資是短期最危險,但是長期最爲安全的交易商品。
因此,主動式ETF推出,提供規劃退休目標的投資人多一個分散投資組合的選擇。具有訊息專業分析能力的投資人,可以透過主、被動式ETF搭配相輔相成,創造優於大盤的報酬率,發揮資產更大成長潛力。
最後,周冠男強調「框架效應」的重要性,金融商品名稱對投資人選擇有很大影響。多數投資人對金融商品認知有限,若採用過度吸睛或聳動命名方式,經常會導致投資人誤解,並陷入不自覺的風險當中。以簡潔有力、淺顯易懂語言,讓投資人瞭解其所投資的商品潛在報酬與風險,將是傳遞正確投資知識觀念非常重要的思考方向,長期讓市場更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