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知名基金經理陸續“上新”,有基金髮售前更改募集規模上限
隨着國內權益市場轉暖,公募基金有關權益類產品的發行有所增加,其中不乏知名基金經理旗下新品。值得關注的是,有的新品也在發行前夕下調了募集規模上限。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與來自渠道端的壓力不無關係,特別是主動權益類基金近年來業績普遍欠佳,渠道對於這類型產品的發行配合仍然趨於謹慎。
有基金更改募集規模上限
2月27日,廣發基金髮布公告稱,旗下廣發同遠回報混合將調整募集規模上限。根據此前發售公告的計劃,該基金將募集規模上限定爲50億元,此次調整爲20億元,計劃在3月3日~3月21日募集。
據悉,這是一隻由馮漢傑擬任基金經理的產品。在業內,馮漢傑憑藉任職期間規模的穩定增長和相對可觀的業績在業內知名度較高。在中加基金時,馮漢傑管理的中加轉型動力A的任職回報達到144.13%。入職廣發基金後,他先後擔任廣發均衡增長、廣發信遠回報等產品的基金經理。
雖然在業內小有名氣,但此次新發產品募集規模上限的下調也引起市場關注。事實上,從2025年開年至今,無論是主動型產品,還是被動指數基金,權益類產品的受歡迎程度有所增加。據統計,今年前兩個月的新成立基金募集份額已超過千億,權益類基金是主角。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行情或仍沒有走入理想的節奏,來自渠道端的壓力依然存在。有市場人士在2月27日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交流時就表示,主動權益基金今年的發行阻力依然不小,來自渠道端的壓力明顯。“如果渠道強勢,認爲對產品銷售情況的調研不算樂觀,往往就會壓低募集規模的計劃方案。”
近年來,由於權益類公募基金的業績下滑,無論是基金公司還是渠道方面都承受不小的壓力。後者受限競爭與資源分配的壓力,銷售能力也在下滑。儘管對比持營和新發來看,後者的激勵更大,但市場環境和投資者信心的變化也讓其越來越謹慎。
據悉,此次廣發同遠回報的託管人爲招商銀行,也是首發募資階段的主要認購渠道。截至目前,馮漢傑在管3只基金,去年四季度末統計的管理總規模爲31.40億元。從他去年四季度的重倉情況來看,紅利、資源類個股佈局較多,國投電力、中金黃金等配置居前。
多位知名基金經理有新品發佈
從去年四季度開始,基金公司對新產品整體呈現出較爲積極佈局的態度。尤其是權益類產品,伴隨着市場逐漸回暖,基金公司和投資人都對相關產品的發佈充滿期待。
其中,一些知名基金經理也陸續有新品發佈。以主動管理型產品爲例,信澳基金林景藝擬任信澳星瑞智選基金經理,該基金於2月27日啓動募集,是一隻偏股混合型基金,計劃3月14日結束募集。
此外,於去年12月16日啓動募集的大成興遠啓航,計劃在今年3月14日結束募集,擬任基金經理爲徐彥,該基金也是一隻偏股混合型基金。南方基金孫魯閩和鄭少波則聯合擬任南方澤享穩健添利基金經理,這是一隻混合二級債基,計劃在3月3日啓動募集。
在被動指數型基金方面,招商基金許榮漫擬任招商A500ETF基金經理;融通基金何天翔擬任融通中證A500指數增強基金經理;長城基金曲少傑擬任長城中證港股通高股息投資指數基金經理等。
總的來看,新發產品的類型種類多樣,具體的產品策略各異,同時也有基金公司關注創新產品的佈局。特別是在指數基金方面,有的基金公司或發行或申報相關基金的發行資格,如中證A500增強策略ETF、科創AI ETF及聯接基金、科創綜指ETF、自由現金流ETF、低空經濟ETF等,都是聚焦行業熱點的同時,兼顧最新投資趨勢的指數化投資工具。
有分析指出,這些創新型指數基金不僅滿足了投資者多樣化的投資需求,也爲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如前所述,基金公司對新發產品的佈局不僅基於市場趨勢,還受到投資者需求的驅動。隨着國內權益市場的不斷轉暖,權益類基金的規模增長前景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