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世代平臺共存成PC產業新常態
他進一步指出,這不僅將使得PC產品線及價格帶拉寬、拉廣,對業者來說,庫存管理也將面臨更大風險及挑戰。
在此同時,PC產業「大者恆大」的業者仍將因具經濟規模、有較高的議價能力而維持優勢,但PC產品從過往的世代「更迭」,轉變爲世代「堆疊」,宏碁營運長高樹國表示,提升產品附加價值、以拉高產品平均售價(ASP)。
超微(AMD)持續積極在PC領域搶攻市佔,同時在其全面改採臺積電製程後,與目前愈來愈依賴臺積電的英特爾(Intel),在近幾代的CPU平臺上並沒有明顯的end of life,消費者對CPU產品世代的區隔也愈來愈模糊,加上再配置GPU不同世代架構、如輝達RTX 40系列和最新RTX 50系列的PC產品,規格排列組合更多、更細、也更復雜化。
陳俊聖認爲,未來PC將會是多世代產品同時存在的「新常態(The New Norm)」局面,這也將使得產品的價格帶拉寬,因爲不同世代的不同規格等級價格或會趨近,產品規格出現更明顯的世代堆疊,品牌商也勢必要進行更精細的管理,他更坦言,這對業者庫存管控來說「會有極大的壓力」。
高樹國也指出,備料的操作越精準,承受的風險也越小,如何在備料與庫存之間取得平衡,在多世代產品複雜度共存的情況下,都是每天要面對的大難題。尤其現在產業還得面對多元產地移轉部署的變數,都增加了產業界決策的複雜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