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平臺扶持外貿轉內銷,人民幣中間價創新低 | 財經日日評
中國3月社融增量5.89萬億元
4月13日消息,中國人民銀行公佈金融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爲15.18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2.37萬億元。結合前值計算可得,3月社融規模增量爲5.89萬億元。前值爲2.23萬億元。一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9.78萬億元,人民幣存款增加12.99萬億元。結合前值計算可得,3月新增人民幣貸款3.64萬億元,新增人民幣存款4.25萬億元。
3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326.06萬億元,同比增長7%。狹義貨幣(M1)餘額113.49萬億元,同比增長1.6%。流通中貨幣(M0)餘額13.07萬億元,同比增長11.5%。M2-M1剪刀差爲5.4%,較2月的6.9個百分點縮小了1.5%。(央行官網)
|點評|3月信貸需求回暖,政府發債力度加大,社融數據整體走高。3月是各大銀行“開門紅”的最後發力月,今年央行降息預期較爲明確,銀行更傾向於早放貸,信貸前置的趨勢明顯。企業短期信貸高增與債券融資減少相對應,表明在債市利率波動幅度加大的背景下,企業更傾向於通過信貸方式補充資金,實際融資需求並沒有明顯增加。
政府發債速度加快,但財政存款減少,表明財政投放力度正在加大,推動M2與M1的剪刀差縮小,資金流動速度有所增加。央行罕見地在週日發佈超預期的金融數據,維護資本市場穩定的意味明確,二季度更加積極的貨幣政策有望落地。
中國3月出口同比增長12.4%
4月14日,海關總署公佈數據顯示,中國3月按美元計出口同比增長12.4%,進口下降4.3%;中國3月按人民幣計出口同比增長13.5%,進口同比下降3.5%。以人民幣計,一季度,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10.3萬億元,增長1.3%。其中,出口6.13萬億元,增長6.9%,對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實現增長。進口4.17萬億元,下降6%。
中國製造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動能強勁。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專用裝備出口一季度分別增長10.8%、16.2%。新能源產品繼續在全球綠色轉型中發揮重要作用,風力發電機組、鋰電池、電動汽車等出口分別增長43.2%、18.8%、8.2%。(海關總署官網)
|點評|中國一季度出口總額保持高速增長,與美國加徵關稅,貿易商提前囤貨有很大關係。前兩年積壓的船舶訂單陸續進入交貨期,船舶已經成爲中國出口中的強拉動項。3月家用電器、集成電路等產品出口速度加快,更多地還是受“搶出口”影響,中國對越南、泰國出口明顯增加,跨國貿易商試圖通過轉運的方式避免美國關稅加徵。3月進口同比降幅有所收窄,但仍處於負值區間,國內需求的修復速度較爲緩慢。
美國作爲中國的主要出口國之一,關稅政策的反覆對中國未來進出口貿易不可避免地將產生一定影響。中國正在與東盟、歐盟等貿易伙伴增強外貿關係,以對衝美國關稅帶來的不確定性。不過,巴西出口的大豆已經開始藉機漲價,中國外貿形勢變化方向有待繼續觀察。
人民幣兌換美元中間價創19個月新低
4月14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下調23個基點,報7.2110元,創下自2023年9月以來的最低水平。自4月以來,人民幣中間價累計下調335個基點。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上週寬幅震盪後周一小幅走高,在7.30關口附近徘徊。
外匯交易中心數據顯示,三大人民幣匯率指數延續了上週的下跌態勢。14日,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報97.35,環比下跌1.42,創下2023年9月以來的新低;BIS貨幣籃子人民幣匯率指數報103.32,環比下跌1.54,創下2024年1月以來的新低;SDR貨幣籃子人民幣匯率指數報91.06,環比下跌1.49,創下2020年9月以來的新低。值得注意的是,在人民幣走低的同時,衡量美元對六種主要貨幣的美元指數(DXY)也在持續下跌。(21經濟網)
|點評|人民幣持續貶值,是美國關稅政策給全球金融市場帶來的又一大影響。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時,人民幣曾一路貶值,以部分對衝關稅加徵對外貿行業的負面影響。今年中美貿易摩擦再起,以人民幣貶值促出口只是市場的慣性思維,美國政府這次關稅加徵幅度巨大,已經難以用常規的匯率波動進行抵消。
今年中國出口貿易順差可能會有所收窄,人民幣匯率年內確實存在一定的貶值壓力。然而,中國央行近期釋放出穩匯率的信號,由於背景不同,很難像2018年一樣對人民幣單向貶值保持較高的容忍度。由於美國關稅政策的反覆,反而使美元正在面臨着更大的貶值壓力。
高盛預計國際油價明年繼續下跌
4月14日消息,高盛預計,在2025年剩餘時間內,布倫特和WTI原油價格將小幅下跌,平均每桶價格預計分別跌至63美元和59美元;2026年布倫特原油價格預計爲58美元,WTI原油價格預計爲55美元。截至本週一,布倫特原油期貨跌至每桶64.72美元左右,WTI原油期貨報61.44美元。這意味着高盛預計布倫特原油年內還有望跌2.65%,WTI原油年內有望跌3.97%。
高盛預計,2025年全球原油供應過剩預計將達到80萬桶/日,2026年預計達到140萬桶/日,這將對全球油價施持續加下行壓力。高盛表示,在全球經濟放緩的情況下,或者OPEC+自願減產220萬桶/日的計劃完全逆轉,布倫特原油價格可能在2026年跌至40美元的區間,在極端的綜合情況下甚至可能跌至40美元以下。(財聯社)
|點評|關稅政策擾動下,國際貿易的緊張局勢加重了市場的經濟衰退預期,油價也受到影響震盪下行。需求端的疲軟信號以外,原油庫存增加、供應過剩是導致國際油價下跌的另一重要原因。此前爲了穩定全球石油市場,OPEC+產油國聯盟宣佈減產計劃,並已通過多次延期來緩解產能過剩的問題。不過,非OPEC國家的產油量增長,也在侵蝕其市場影響力。
目前,OPEC+的減產計劃再次到期,如果後續其逐步增加產量,勢必會對全球原油供應形成新的衝擊。加上關稅政策爲全球經濟帶來的不確定性,經濟增長緩慢時期,原油需求或將繼續走弱,未來國際油價還是有着不小的下行壓力。
多家互聯網企業發力外貿轉內銷扶持
4月14日消息,美團、京東、盒馬等企業近日出臺外貿轉內銷專項扶持計劃。其中,美團在“商家入駐、經營扶持、品牌打造”等方面開設綠色通道;京東宣佈將推出2000億元出口轉內銷扶持計劃,未來一年內大規模採購不低於2000億元的出口轉內銷商品;盒馬宣佈面向中國外貿企業開放入駐通道,後續將上線“外貿專區”。
4月9日,中國商業聯合會牽頭組織召開應對美國政府關稅政策,外貿商品出口轉內銷形勢研討會。中國商聯副會長張麗君指出,在全球經濟形勢複雜多變的當下,特別是美國政府近期出臺關稅政策使外貿企業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出口轉內銷將成爲尋求新發展空間的重要途徑。(綜合第一財經)
|點評|關稅壁壘在前,外貿企業普遍面臨着成本上升、出口市場遇阻等諸多困難。其中,不少企業生產好的貨物已經在倉庫,國外訂單卻被臨時取消。對於部分資金週轉壓力較大的企業來說,採購原材料的欠款可能都得等交完貨、拿到錢才能交上。現在賣不出貨、收不到訂單全款、還不上欠款,企業的資金鍊是岌岌可危。
關稅政策或還有變數,外貿企業的生存問題卻是迫在眉睫。當前最緊要的,就是給外貿企業找到新的市場。互聯網企業加快打通外貿轉內銷的渠道,能夠解外貿企業的燃眉之急。而從長期來看,外貿企業加入內銷市場後,場內的消費動能也需要隨之增強,才能形成有力支撐。
海南出臺提振和擴大消費三年行動方案
4月14日消息,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海南省提振和擴大消費三年行動方案》。其中提到,加大財政支持力度。2025-2027年,統籌各級財政資金100億元以上,支持海南省提振和擴大消費。2025年對符合條件的個人消費貸款和消費領域的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給予財政貼息。
《行動方案》提出九方面共35條舉措,其中還包括落實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鼓勵符合條件的項目積極申請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強化金融信貸支持,鼓勵銀行機構提高個人消費貸款額度,優化個人消費貸款償還方式,通過滿減、分期、階段性免息等形式,支持居民耐用品綠色更新和品質升級。(財聯社)
|點評|作爲國際旅遊消費平臺,海南在吸引外來消費上有着獨特優勢。免籤政策不斷優化,擴大了入境遊客規模,而其離島免稅政策,每年都撬動了大量高端消費迴流。目前國際經濟形勢較爲複雜,要在保證外來消費力的同時,進一步激發內部消費活力,海南是一個重要支點。此時出臺提振消費35條,用意也很明確。
從具體措施來看,海南計劃在三年用至少100億資金全方位撬動消費市場,力度還是比較大的。其中,給予財政貼息、發放補貼這些措施,都是實實在在地把好處送到民衆手中。當前,消費被擺在發展經濟的重要位置,而要拉動消費,把真金白銀的實惠給到百姓就是最直接的方式。
內地客成香港樓市上行重要推手
4月14日消息,成交數據顯示,內地客正在成爲香港樓市向上的重要推手。中原地產亞太區副主席兼住宅部總裁陳永傑透露,今年3月,香港一、二手私人住宅市場錄得1097宗普通話拼音買家入市個案,涉及成交金額逾94億港元;今年一季度,全港一、二手私人住宅市場合計錄得2461宗普通話拼音買家入市個案。
近期,香港豪宅市場不乏名人身影。港島南區大潭玫瑰園17號屋以7800萬港元易手,據香港土地註冊處信息,其中一名買家與阿里合夥人同名。3月,港島南區深水灣香島道33號8號屋以4.8億港元轉手,買家以“VIKING SKY LIMITED”名義購入,實際持有人指向來自內地的互聯網新貴。歌手鄧紫棋購入灣仔東半山利安閣兩個單位,成交價約8500萬港元。(時代週報)
|點評|去年香港政府取消了樓市的一系列限制性政策以後,內地買家的購房熱情就被點燃,平均單筆交易金額更是高達千萬港元,豪宅市場受到了不少關注。當前,全球經濟形勢震盪,人民幣依然面臨一定的貶值壓力。出於資產保值的考慮,比較抗跌的豪宅自然吸引了部分買家。加上此前經歷樓市調整,豪宅的價格有所回落,此時購入也相對合理。
內地富豪掃貨香港豪宅,展現了不俗的購買力。其中,被看中的大多是保養得比較好的老牌豪宅,市場中難得有業主減持套現。雖然豪宅市場帶動香港樓市交易活躍,但整體來看,香港的房地產市場依然存在着庫存剩餘情況,未來的價格走勢或還將承壓。
週一兩市震盪反彈滬指漲0.76%
4月14日,市場全天震盪反彈,三大指數小幅上漲。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1.28萬億,較上個交易日縮量712億。盤面上,熱點快速輪動個股普漲,全市場超4500只個股上漲,連續5個交易日逾百股漲停。從板塊來看,大消費股全線爆發,電商、體育、零售等多個方向大漲,海南本地股震盪走強,多元金融概念股異動拉昇。白酒、機場等少數板塊下跌。
截至收盤,滬指報3262.81點,漲0.76%,成交額爲5438億元;深成指報9884.3點,漲0.51%,成交額爲7337億元;創指報1932.91點,漲0.34%,成交額爲3232億元。(財聯社)
|點評|週一兩市延續回暖趨勢,市場再度聚焦內需相關行業。上週末美國關稅政策反反覆覆,有券商分析員直接表示“判斷美國政策已成玄學”,與此強相關的蘋果鏈科技公司早盤受美國豁免部分電子產品關稅消息影響大幅高開,但短期內美國對電子產品關稅政策搖擺不定,相關板塊形成高開低走。
市場已經厭倦對美國政府關稅政策的猜測,確定性更高的消費行業再次成爲行情主線,有出口轉內銷預期的行業和個股得到活躍資金追捧。值得關注的是,市場對於內需提振政策的推出速度同樣心存疑慮,白酒板塊表現稍顯遜色。
文中股市、期貨內容僅供參考
不構成投資建議
欄目主編|魏英傑| 主編|何夢飛
企業出海如何突破從0到1
企業出海五大必修戰略班
助你看清方向、看穿風險、看懂落地
點擊報名▼科學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