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跨國藥企加大在華投資,韓文秀:真誠歡迎國際資本回歸中國
多家跨國藥企正加大在華投資建廠的步伐。
本週,跨國藥企阿斯利康宣佈25億美元投資計劃,用於在北京新建全球戰略研發中心,以及拓展生物科技創新合作與本地化生產,這是近三年來北京生物醫藥領域最大的單筆投資。該消息一經公佈,引起生物醫藥行業廣泛關注。
對於這項25億美元的投資,阿斯利康全球首席執行官蘇博科(Pascal Soriot)23日下午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期間舉辦的“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會”上回應稱,阿斯利康致力於投資世界級的創新生態系統,而一些全球最出色的創新生態系統可以在中國找到,比如在北京和上海。這些城市彙集了科學繁榮所需的合作伙伴,包括領先的生物科技公司、研究型醫院、製造商和監管機構。
“這將是阿斯利康在華第二個、在全球第六個全球戰略研發中心,也意味着阿斯利康將在中國擁有與美國和歐洲相同數量的全球戰略研發中心。“蘇博科認爲,新中心將助力阿斯利康與北京最優秀的人才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推動發現、開發和人工智能能力的發展,併成爲連接中國與世界的重要橋樑。
蘇博科說,30多年來,阿斯利康一直是中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合作伙伴。1993年,當阿斯利康來到中國時,中國大體上是創新藥的接收國。如今,中國已毫無疑問地成爲科學發現的源頭,成爲世界第二大新藥研發國,特別是在細胞與基因治療等前沿領域推動全球變革,中國的生物製藥產業對全球公共衛生體系而言,至關重要。
目前,中國醫藥創新的環境也更加友好。“比如,新藥臨牀試驗的審評審批時間大幅縮短,從2015年的501天縮短到現今的僅87天,這表明中國致力於提升效率和對標全球標準。”蘇博科說。
他還提到,DeepSeek最近的成功提醒我們,AI也是一個越來越重要的催化劑。事實上,中國的許多大學和生物科技公司都在致力於尖端的進步,以提高藥物發現的速度和精度,這是非常令人振奮的趨勢。
蘇博科認爲,“必須確保科學無國界”。在過去的四年裡,中國藥企開發的藥物數量翻了一番,達到4400種,其中許多藥物有可能在中國以外的地方拯救生命。
“阿斯利康希望爲加速中國的藥物發展盡一份力,並把這些新藥帶給全球的患者。”蘇博科呼籲,爲實現前述目標,需要更積極的國際監管協同,以使中國的臨牀試驗數據和監管批准更容易在國際市場上得到認可;需要更穩定和更有彈性的供應鏈,使得患者能夠不間斷地獲得挽救生命的醫療服務,絕不能讓醫療成爲國際貿易爭端的附帶損害。
“只有持續地信任、開放和合作,才能挽救生命。”蘇博科說。
第一財經從企業方面瞭解到,在今年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上,包括阿斯利康、武田等多家跨國藥企表達了對華投資的信心。
武田製藥董事長、總裁、首席執行官衛博科表示,中國已經成爲了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伴隨着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潛在的醫療健康需求也在持續增加。
“近期,我們與成都市政府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建立武田中國創新中心(TCIC)。這一數字化創新中心將拓展我們的數字創新戰略藍圖,賦能武田更好地爲患者提供高質量的服務。”衛博科說,中國對於武田至關重要,武田致力於推動前沿創新,並不遺餘力地將突破性的療法引入中國市場,惠及患者。中國政府大力支持生物醫藥創新,並且積極推動中國患者對於全球創新療法的可及性,而武田的戰略要務與中國衛生健康事業的發展進程高度契合。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鼓勵外商投資。鼓勵外國投資者擴大再投資,支持參與產業鏈上下游配套協作。持續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讓外資企業更好發展。
“近期,我們看到許多國際投資者紛紛看好中國經濟和中國的資產,我們真誠地歡迎國際資本回歸中國,深耕中國投資的沃土,共享中國發展的紅利。”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韓文秀在年會上發言表示,這些年,中國變壓力爲動力,推動科技自立自強取得積極的進展。中國將堅持科技引領、創新驅動,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大力發展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積極運用數字技術、綠色技術、人工智能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第一財經從論壇方瞭解到,今年論壇外方共有750多位代表參會。企業參會有3個特點:一是參會跨國企業國家範圍廣,共有21個國家86位跨國企業的正式代表出席論壇,比去年增加3個國家。其中,來自美國的企業數量最多,共27家;其二,首次參會的跨國企業數量創新高;其三,參會跨國企業行業覆蓋全,金融保險、醫藥健康、能源礦產等重點行業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