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推出“求職實習免費住”,滿足這些條件可申請→
近日,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針對應屆大學生推出“求職7天免費住宿——實習3個月免費短租——就業3年優惠長租”的階梯式安居體系,這也是北京全市範圍內首次推出這樣的政策。
近年來,鄭州、深圳、杭州、廈門等多地都結合自身產業特色和人才戰略,爲青年人才推出了差異化的住宿政策,推動更多人從“引進來”到“留下來”。
滿足哪些條件的學生可以去申請免費住宿和免費短租?這些“安居政策”能否讓青年人才“心有所歸”?
■ 北京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應屆大學生住宿保障實施細則(試行)》針對求職應屆大學生、實習應屆大學生,以及就業應屆大學生提出了階梯式的住房支持模式,即求職7日免費住宿,實習3月免費短租,就業3年優惠長租。只要在經開區求職就業的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應屆生,都可以享受該政策。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委組織人事部部長李冰介紹,經開區是產業功能大區,對人才高度關注,階梯式安居體系主要是從青年人才成長的幾個關鍵節點考慮——
爲求職大學生提供7天免費住宿,可以讓他們在經開區有充足的時間完成一次面試,同時可以在產業新城走走看看,進一步瞭解區內企業和城市風貌,讓學生們願意來;
爲實習大學生提供3個月免費住宿,一方面可以幫助企業降低用人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爲實習大學生解決後顧之憂;
面向就業大學生3年的優惠住房,可以滿足人才成長初期的住宿需求,3年後也可以銜接經開區其他的人才住房保障政策。
對於已經與經開區企業簽訂勞動合同的應屆生,除了享受一次性三個月免費租住的福利外,在免租期過後還能享受三年的租金補貼。第一年補貼市場價租金的75%,第二年補貼市場價租金的50%,第三年補貼市場價租金的25%。
此外,細則還對“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的全日制應屆畢業生等,進入經開區重點用人主體工作滿1年的,連續3年分別按照博士生每人每年5萬元、碩士生每人每年3萬元,以及本科生每人每年1萬元的標準給予個人入區專項獎勵。
截至目前,北京經開區已統籌區域房源280套,集中在一家新青年小鎮當中的三棟樓內。李冰介紹——
提供的房屋爲標準開間公寓,套內面積18平米,樓層爲1到3層。
房間內配置牀、書桌、衣櫃等傢俱,均設有獨立衛浴、冷暖型壁掛分體空調,配備有線電視、網絡等娛樂設施,公共走廊設有新風系統。
考慮面試求職人員需求,參照酒店式管理,提供牀品及一次性用品。
爲滿足居住人羣日常需求,項目增設了室外籃球場、室內健身房,設置自助洗衣房和自助售賣機,完善園區便利店,增設電動車充電設施。
項目開通早晚接駁班車,路線設置經海路地鐵站、次渠地鐵站,通過地鐵輻射到經開區核心區、路東產業區及信創園區域。
■ 鄭州
北京並非唯一關注青年安居痛點的城市。據瞭解,鄭州青年人才驛站於2023年3月31日正式啓動運營,之後被納入2024年度鄭州市民生實事。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鄭州市已建成並投入使用的青年人才驛站共計42家,總牀位數5920張,累計服務來鄭青年人才5662人次。其中,2024年服務來鄭求職者3347人次,提供免費住宿8511天。
鄭州市以外(指在鄭州市主城區無固定住所)高校來鄭創新創業、就業求職的本科(預備技師、技師)及以上學歷人員,在畢業前1年至畢業後2年內,通過“鄭好辦”App申請,都可享受累計不超過7天的免費住宿。
■ 廈門
在福建廈門,從2024年4月起,求職和見習、實習的大學生可享免費住宿,最長一年。據瞭解,廈門推出的免費住宿保障政策的保障對象主要分爲兩類:
畢業3年內來廈求職、見習,且個人在廈門無住房的非本市戶籍全日制大專(含)以上畢業生(本地大學生集體戶視同非本市戶籍)。
來廈實習的非本市生源全日制大專(含)以上在校大學生。
上述兩類必須滿足個人在廈無自有住房、無在廈就業登記或社保繳納記錄。符合條件者可登錄“住廈來”平臺或者是“i廈門”App,通過線上提交申請。
廈門將按照每人“一張牀”的住宿標準,解決大學生羣體在穩定就業前的過渡性居住需求。符合條件的大學生,可申請累計最長12個月的免費住宿。原則上兩人一間,每間最多不超過3人。住宿期間免交租金,拎包入住,只需自行承擔水電、物業等相關費用,從而減輕求職、實習期間的經濟壓力。
■ 深圳
免費住宿或者“階梯式安居”政策正成爲城市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近年來,深圳對人才的吸引力不斷增強,連續兩年位居《中國城市95後人才吸引力排名》第一。
近日,深圳市政府召開發佈會表示,深圳爲高校應屆畢業生來深圳求職提供免費住宿天數,將從原來的7天延長到15天。各地高校應屆畢業生可通過“安居樂寓”小程序進行報名,申請入住。
據瞭解,深圳爲高校應屆畢業生提供免費住宿已實施了近12年。2013年12月,深圳共青團在全國率先推出“青年驛站”,爲來深求職的應屆畢業生提供7天免費住宿、就業幫助及城市融入服務,讓有志在深圳發展的各類人才進得來、住得安、留得下、能成業。
聲明
本文來 源於新聞聯播。以 上圖 文,貴在分享,版權 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僅爲作者觀點,並不代表本公 衆號立場。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本文編輯:CHEN°
責任編輯:林美妮
山東教育發佈 |
| | | |
投稿/新聞線索/爆料視頻
一經採用將獲得線索獎勵
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