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才多藝 雷驤創作半世紀而不疲

雷驤文字與畫作等量齊現,深刻描繪人生旅途風景。(本報資料照片)

集知名畫家、作家、攝影家、導演於一身的雷驤,5月29日傍晚辭世,享壽85歲。文友廖玉蕙、劉克襄、蔡登山等人均在臉書發文證實了消息並感哀悼。

雷驤1939年生於上海,畢業於臺北師範學校藝術科,除了畫家身分外,並製作了「映像之旅」、「作家身影」等多部電視影集。此外,他 亦喜好文字創作,着有《愛染五葉》、《文學漂鳥》等散文集及《單色風情》、《島嶼殘念》、《流動的盛宴》等繪畫散文集,並以小說集《矢之志》榮獲「中國時報小說推薦獎」。雷驤作品豐饒充沛,創作50餘年而不疲,作品曾獲金鼎獎、插畫金爵獎、電視金鐘獎、金帶獎等肯定。

掃葉工房主理人傅月庵表示,雷驤自1967年春在《文學季刊》發表第一篇小說〈犬〉之後,寫出了35本書,這些作品包括散文、小說、極短篇、圖文畫冊、攝影文集等總字數當在300萬上下,文學創作量很驚人。更別說250多部紀錄片、電視節目與數以萬計速寫、版畫、插繪……等畫作的質量。「在臺灣,同時獲得出版金鼎獎、插畫金爵獎、電視金鐘獎肯定的創作者,除他之外,再沒有第二人了。」

作家劉克襄憶及70年代多在北投半山腰的白色木屋聚會,談藝文創作也投緣於生活態度。「他們那一代擁有的小確幸或小日子的況味,深涵着本土性的庶民美學。他的帶頭創作和持續深耕,始終具有生活的啓發性」。並認爲雷驤的創作有種想對整個社會偏重揹負使命時代的撰述,提出不同的觀照面向和微調。

作家蔡登山表示自己對雷驤的《映象之旅》等紀錄片中富有人文的畫面所驚豔,也成爲自己在籌拍《作家身影》時找導演的不二人選。雷驤與學弟徐鬆榮、劉武雄(筆名七等生)、李哲洋、胡幸雄(筆名沙究)等一羣藝文界友人當年常在衡陽路的「田園咖啡廳」聊藝術。徐鬆榮早年有些音樂作品便是這時期與這些藝術家激盪出來的,比如以雷驤爲名的一首《雷驤主題絃樂四重奏》。而雷驤本人也經常以「雷」、「R」的角色出現在七等生早期的小說中。李哲洋的妹妹後來嫁給雷驤。雷驤之女雷光夏亦從事音樂創作,李哲洋長子李立劭曾跟着雷驤拍攝《作家身影》系列,日後也投入紀錄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