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邊經貿聯盟碰壁 學者呼籲單點突破
政府目前積極運作希望加入CPTPP,仍不得其門而入,學者建議應跟着國際情勢,即時轉換戰略。(新華社)
當前國際政經局勢丕變,現以美國主導全球的新格局,但我對美貿易關稅是20+N%,幾乎可說是後段班,參與國際間多邊經濟體整合也不順利。學者建議,在新局勢下,政府應該與時俱進,思維要更靈活,提出新戰略方針,如果無法進入多點區域聯盟,可以單點突破,與不同國家簽署一對一的貿易協定,嘗試多元發展,如果再不行動,臺灣未來的經濟局勢恐怕會愈來愈窘迫。
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系助理教授陳奕帆認爲,臺灣在政經上原本單押美國,不過經歷此次川普對等關稅貿易戰之後,已經看見國內經濟受到影響,工具機業者倒了好幾家,也有近萬人工作受到影響,如果最終關稅數字沒有成功壓下,維持與周邊日韓等鄰國的競爭優勢,臺灣將會碰上經濟困局。
陳奕帆分析,政府目前積極運作希望加入的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已經是我國最有機會加入的多邊經濟組織,不過,既然已經嘗試多年,仍不得其門而入,就應該跟着國際情勢,即時轉換戰略。
陳奕帆認爲,政府的思維應該隨着整個國際局勢隨時調整,多邊整合行不通,就應該以單點突破這些貿易國,而非在原地打轉,現在國際經濟情勢動盪不安,政府要採取更多元的角度出發,纔有可能突破重圍,打破貿易壁壘,否則賴政府執政4年,恐怕會交不出合格的經貿成績單。
東吳大學政治系兼任助理教授張元祥則批評,民進黨執政後,兩岸關係長期處於低盪狀態,臺灣對大陸貿易依存度持續下滑;相較在前總統蔡英文執政時期,起碼勾勒出「臺灣全球經貿戰略」藍圖,然而,賴清德政府上臺後,幾乎沒有改變,或者提出新的策略方針,儘管外交部和經濟部有心拓展我對外經貿關係,但未來仍應在這方面多費點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