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房稅2.0是多屋族魔咒?專家提示「藏多項節稅法」:以租代囤
房市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2025年實施的「房屋稅2.0」新制,正在重塑臺灣不動產持有稅的遊戲規則。這項被稱爲「多屋族緊箍咒」的稅制改革,透過差別稅率與全國歸戶制度,展現政府打擊囤房、促進房屋有效利用的政策決心。羣洋國際地產集團總經理張惠山表示新制並非一刀切的增稅方案,而是暗藏多項節稅巧門,端看納稅人能否掌握箇中訣竅。
一、稅率結構全面解析
新制將房屋稅率分爲三大類別,每種情況適用不同稅率:
自住用住宅稅率-全國唯一自住(條件:本人/配偶/未成年子女僅持1戶+設籍+符合地方政府現值標準)稅率1%,爲最低優惠稅率2-3戶自住稅率1.2%
非自住住宅稅率-一般空置住宅稅率2%~4.8%,採全國歸戶累進課徵
出租住宅分兩種-一般出租1.5%~2.4%/公益出租(符合租金補貼資格)1.2%,爲最優惠稅率
特殊類型稅率-繼承取得之共有住宅1.5%~2.4%,排除2%~4.8%一般非自住稅率
二、新制核心變革
這波稅改帶來三大結構性改變:
全國歸戶制度-按納稅人在全國的持有總戶數累進課稅,讓囤房行爲無所遁形
設籍要求強化-自住優惠需本人/配偶/直系親屬實際設籍,杜絕人頭戶亂象
戶數限制-自住優惠全國限3戶以內,超過即適用非自住稅率
三、節稅策略指南
在看似嚴苛的新制背後,其實暗藏多項節稅途徑:
公益出租人方案-多屋族將空屋出租給符合租金補貼資格的弱勢家庭,稅率可從最高4.8%驟降至1.2%,這種「以租代囤」策略既能減輕稅負,又能活化閒置資產。
繼承共有住宅優惠-非自願性持有多屋的繼承人,可適用1.5%~2.4%的特別稅率,較一般非自住稅率2%~4.8%大幅降低。
戶籍策略調整-新制將設籍要求與稅率優惠掛鉤,形成「戶籍管理即節稅手段」的新常態,納稅人應重新視家庭成員的設籍配置。
四、關鍵時程提醒
隨着2025年新制上路,今年申請截止日已延至6月2日。
納稅人應把握最後時機:完成自用住宅優惠稅率申請/檢視名下房產持有狀況/調整設籍安排/評估出租或公益出租可能性
羣洋國際地產集團總經理張惠山說明,這場稅制改革帶來的真正影響,不僅是稅負的增減,更是促使臺灣社會重新思考「房屋」的本質。
在房屋稅2.0時代,精明的納稅人應及早規劃,透過合法途徑優化稅負,同時也讓不動產迴歸「居住」的基本功能,共同促進居住正義的實現。
◎本文內容已獲賣厝阿明 知識+授權,原文出處於此;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