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積27萬噸 垃圾屢遭退 南投加強分類稽查
南投縣仰賴外縣市協助焚燒垃圾,但垃圾分類不夠確實,多次被退回要求重新分類。(南投縣政府提供/李京升南投傳真)
南投縣沒有設置焚化爐,長期依靠外縣市協助去化,但因分類不夠確實多次被退回,堆積量已突破27萬公噸,地方認爲縣府欠缺作爲,要求訂出具體減量與回收目標,否則垃圾問題難以解決,縣府強調將持續進行破袋稽查。
南投縣約有46.8萬人口,每天製造250至260公噸垃圾,主要送往苗栗等地焚化處理,一旦遇到焚化爐歲修或暫停收運,垃圾就會囤積,近期甚至因回收不足被退件,讓垃圾危機更加嚴峻。
縣議員陳玉鈴指出,垃圾退回已持續多年,代表源頭分類與減量沒落實,縣府不能事後才加強管控,應訂定明確的減量與回收目標,才能從根本改善。
環保局長李易書坦言,垃圾若未分類整車可能遭退運,目前縣府以宣導爲主、破袋稽查爲輔,並在部分鄉鎮推動2次分類,例如鹿谷鄉垃圾量就減少2至3%,不過南投縣幅員遼闊,清潔隊人力有限,破袋稽查雖有效,但成本高也容易引發民怨。
他指出,常見問題包括瓶罐未清洗、不同材質混丟,或將發泡塑膠誤認爲一般塑膠。統計顯示,最常被誤丟的回收物有3類,包括廢紙容器(如手搖飲杯、紙餐具)、廢塑膠容器(寶特瓶、一次性餐具)及鋁箔包。
目前仍持續進行破袋稽查,若檢查發現3件以上回收物混入垃圾袋,清潔隊會要求民衆現場分類,若拒絕則可拒收,並依《廢棄物清理法》開罰1200至6000元。
此外,環保局設有清運考覈制度,垃圾分類是重要指標,南投市已推動「定點收運」,由清潔隊現場監看,竹山也打算跟進,未來也會提高分類在考覈中的比重,盼透過制度與習慣並進,解決垃圾去化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