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專家:蒙煤市場近況

來源:市場資訊

(來源:老司機駕新車)

1、蒙煤基本概況與儲量分佈

核心煤田與口岸對應:蒙煤核心煤田與中國口岸存在對應關係,主要涉及塔本陶勒蓋和納林蘇海圖兩大煤田,對接甘其毛都和策克口岸。蒙古國煤炭總儲量約1600億噸,南戈壁省儲量530多億噸。塔本陶勒蓋煤田初步探明主焦煤儲量約16億噸,動力煤約80億噸;納林蘇海圖煤田儲量與之接近。此外,對甘其毛都口岸對應的塔本陶勒蓋煤田數據掌握更清晰。

2、蒙煤主要開採主體

開採企業性質與主導地位:蒙煤對華貿易的主要企業包括蒙古能源和ETT。其中,蒙古能源是一家香港上市公司;ETT爲蒙古國國有公司,由政府持股且全民所有。這兩家企業是近十年來通過甘其毛都口岸開展對華蒙煤貿易規模最大的兩家主體,ETT在蒙古國的行業地位舉足輕重,尤其在近年表現突出。

3、蒙古經濟與政治對煤貿影響

經濟依賴度分析:蒙古財政(包括官方財政)對煤炭貿易極爲重視且依賴,煤炭貿易在其經濟中佔據重要地位。

政治變化政策影響:2025年蒙古發生總理更替,原80後“奧運總理”被換,新總理原爲蒙古國家大呼拉爾主席、人民黨成員,屬保守派。原總理因明確認識到經濟制度影響及個人利益可通過推進對華貿易得到滿足,故積極推動蒙古對華貿易。雖新總理是保守派,但判斷其基本不會改變原總理在對華貿易上的動作,蒙古大量煤炭仍將對華銷售。

4、蒙煤煤質特性與使用情況

煤質特性與煉焦差異:蒙煤成煤年代晚於山西優勢主焦煤,流動度較低,雖部分指標尚可,但單一煤煉焦強度弱於山西主焦煤。國內主要將蒙煤作爲降成本煤使用。曾有極端摻配案例,包鋼在2017-2018年蒙煤配比超50%;不考慮經濟性,100%用蒙煤煉二級焦可行。

國內使用與摻配習慣:蒙煤在國內焦化廠摻配比例與銷售半徑相關,銷售半徑沿長城沿線,覆蓋河北、內蒙古及西北至九江區域。全球單一煤煉焦少見,國內多用配煤降成本。不同企業使用習慣有差異:唐山九江線材對蒙煤質量要求高,增大蒙煤用量降低對山西骨架煤依賴;(更多實時紀要加微信:aileesir)另一家唐山企業對蒙煤質量要求低,仍以山西煤及配焦煤爲主要骨架煤。若蒙煤價格長期低於其他市場煤,銷售半徑會擴大,原有銷售半徑內使用比例會提高。

5、蒙煤產能與產量現狀

整體產能與產量規模:蒙煤出口高度依賴中國市場,95%的蒙煤出口至中國,其他市場如日韓、印度等難以消化,蒙煤向這些市場的銷售仍需通過中國。產能方面,蒙古無類似國內採礦權證的嚴格產能限制,遵循“能採盡採”原則。早年統計的各企業產能規劃(如ETT東區1000萬噸、西區800萬噸,ER公司100萬噸,小TT礦200萬噸,南戈壁資源800萬噸,馬克600萬噸,歐斯克200萬噸,泰拉100萬噸),2024年實際產量均已突破這些規劃值。蒙煤產量基本以銷定產,只要能賣出即可生產。

6、蒙煤國內流向與需求影響

主要消費區域分佈:蒙煤國內主要消費區域集中,包頭與烏海佔50%,河北佔25%,西北(寧夏、甘肅、新疆)佔15%-20%,山西佔5%-10%且用量隨價差波動。山西地區蒙煤使用量與價格優勢有關,去年蒙煤與山西當地低硫主焦煤價差在150-200元時,月均用量可達30萬噸,價格優勢明顯時達50萬噸;今年蒙煤跌價慢于山西煤,山西用量較去年明顯減少。

需求變化傳導效應:鋼鐵行業需求波動直接影響蒙煤需求。當前鋼鐵行業內卷,北方鋼廠需求或承壓,若鋼鐵及焦化產能下降,煉焦煤需求將減少,蒙煤需求也會隨之降低。2025年上半年市場下行,蒙煤累庫嚴重,最高達460多萬噸。

7、蒙煤成本結構與價格機制

成本拆分與運輸差異:蒙煤成本主要由開採成本與運輸成本構成。開採成本方面,蒙古露天礦開採成本不超過30美元,國內露天礦成本不超過300元。銷售模式分爲長協與競拍兩種,長協價爲坑口價(如三季度51美元),競拍價爲指定目的港交貨價(DAP)。運輸方式以汽運爲主,因鐵路便利性不足:蒙煤流向唐山地區主要依賴集通線(內蒙古境內鐵路),大秦線主要運輸動力煤無法使用,國鐵線不便,神華朔黃線雖未來可能利用但目前便利性不足。長協煤運輸成本具體爲:需承擔240公里短盤運費(80-100元),從蒙古坑口拉至查幹哈達堆場後,再走20公里短倒運費(50-65元,近期高至65元,庫存高時低至50元);蒙方鐵路修通後,從坑口到甘其毛都堆場的鐵運成本約80元(與汽運相當)。競拍煤境內運費通過招標由司機承接,約30元(較市場價低40-50%),此部分成本由買方承擔。當前三季度長協價(51美元)下蒙古仍有利潤,競拍模式利潤更高但低於前期高點。

價格調整邏輯與對比:長協價格調整跟隨國內市場。三季度長協價中旅爲51美元(降8美元)、加油爲54美元(降5美元),因國內市場四季度上漲,預計四季度長協價將上調,通常於季度末(9月底)確定,但9月底市場價格可能爲低點,不過再低也不會低於6月份水平。蒙煤與山西焦煤成本及價格對比如下:當前口岸價約930元(浮動至950元),加190元運費後到山西地區銷售價約1120元,低於山西柳林4號低硫主焦煤價格,但煤質不及柳林主焦煤。山西焦煤開採成本方面,低的約350元/噸,高的(國有大礦)約500元/噸,若回收率50%,精煤開採成本理論上約1000元/噸,高於蒙煤到山西的成本。

8、蒙煤運輸與政策展望

跨境鐵路影響與制約:跨境鐵路對蒙煤運輸成本優化顯著。當前20公里短倒汽運費爲60元/噸,而鐵路運費僅幾塊錢,同時可省去查幹哈達10元/噸的堆存成本。但鐵路修通後面臨多重製約:一是煤需落地神華磴口站臺,其吞吐量是否匹配存疑;二是若煤不落地直接外運,跨境車皮、集裝箱回收及當地政府稅收問題待解;三是大量使用鐵路運輸可能影響蒙古司機就業,需蒙古政府權衡。因此,跨境鐵路運輸量增長將是漸進過程,難以通過一刀切方式快速實現,理論上日增運量或達5-10萬噸,但實際效果取決於鐵路具體使用方式。

進口政策與資源稅展望:關於進口配額,考慮到限制蒙古、俄羅斯煤炭進口可能影響兩國經濟及地緣政治關係,從高層角度看不太可能以此作爲限制手段,中蒙關係維持友好背景下蒙煤進口量難大幅下降。煤質方面,蒙煤整體質量下降,優質5號主焦煤因長期開採減少,當前以風化1/3焦煤爲主,雖去年進口量達8000餘萬噸,但實際用於煉焦的優質煤量增長有限,2025年6月口岸高庫存中可用於交割的蒙5主焦煤量仍較少。長協履約方面,蒙古ETT與國家能源500萬噸長協前期僅履約幾十萬噸,主因國家能源銷售團隊原以動力煤爲主,對煉焦煤市場不熟悉,且蒙方發運協調不足;近期國家能源超賣約100萬噸,後期履約情況取決於雙方磨合。競拍機制方面,蒙古2023年7月立法推行電子競拍,原計劃2023年40%、2024年60%、2025年80%通過競拍銷售,但2024年下半年起煤價下跌導致流拍率高,貿易商高價拿貨後市場價格波動大,實際推行需調整競拍數量和發貨週期;2022年數據顯示,競拍模式下每噸煤比長協多賣15-20美元,兼具提利與反腐意圖,但2028年全線上競拍目標受民營煤企配合度影響存疑。資源稅方面,2025年低利潤背景下,蒙古上調資源稅20%的傳聞落地難度大,儘管新總理保守派傾向可能推動財政增收,但經濟現狀制約政策實施。

Q&A

Q:蒙古國是否存在類似中國基於採礦權證限制產能的說法?

A:蒙古國目前不存在類似中國基於採礦權證限制產能的說法,遵循能採盡採原則。過去雖有統計產能,但2023年實際產量已突破這些統計值。

Q:山西地區下游焦化廠使用蒙煤時,蒙煤價格需比當地低硫主焦煤便宜多少纔有經濟性?

A:與山西較大焦化廠溝通顯示,蒙煤運至當地後,與山西低硫主焦煤的價格差需在150-200元之間,纔有經濟性;若價差低於150元,焦化廠不願使用蒙煤。

Q:目前蒙煤的流向結構是否主要以北方鋼廠及西北地區爲主?

A:目前蒙煤流向主要集中在北方及西北地區,其中包頭附近與烏海附近爲主要用煤區域,佔比約50%;河北地區佔比約25%;西北佔比約15%-20%;山西地區佔比僅5%-10%。

Q:未來鋼鐵行業內卷導致國內下游需求承壓,蒙煤需求量是否會相應減少?

A:若鋼鐵及焦化產能下降,煤炭需求減少是必然趨勢,不僅蒙煤,整體煉焦煤需求均會減少。在此背景下,蒙煤需依靠價格優勢或隨中國市場波動。今年上半年市場持續下行,蒙煤出現嚴重累庫,最高累庫量達460多萬噸。

Q:蒙煤進口的主要成本結構如何?今年國內主要路局運費下調是否導致蒙煤進口至主要需求地的成本同等下移?

A:蒙煤進口成本主要由開採成本與運輸成本構成。開採方面,蒙古露天礦開採成本不超過30美元/噸,國內露天礦成本在200元/噸以內。運輸方面,蒙煤在中國境內物流以汽運爲主,鐵路運輸量較少。具體運輸成本分兩類:長協模式下,需承擔240公里中盤運費、20公里(更多實時紀要加微信:aileesir)短盤運費;競拍模式下,境內運費通過招標承接,約30元/噸,由買方承擔。蒙方鐵路運輸成本約80元/噸,與汽運成本相近。當前國內路局運費下調對蒙煤進口成本影響有限,因蒙煤運輸以汽運爲主。三季度長協價51美元/噸下,蒙古仍有利潤;競拍模式利潤更高,但低於前期水平。蒙方價格隨國內市場指數定價,三季度51美元爲低位,四季度長協價因國內市場上漲預計上調。

Q:四季度長協價格是否會上調?其定價時間及市場價格預期如何?

A:四季度長協價格定於9月底確定;9月底可能爲市場價格低點,當前價格不會低於6月水平。

Q:蒙煤的開採成本是否爲30美元?

A:初步測算蒙煤的開採成本爲30美元。

Q:蒙煤運至山西后,與當地柳林4號低硫主焦煤的成本對比情況如何?

A:蒙煤運至山西的成本由開採成本與運輸費用構成。當前口岸價格約930元,加上190元運費,運至山西的銷售價格約1120元,低於山西當地煤價。山西柳林4號低硫主焦煤噸煤開採成本區間爲350-500元,若按回收率50%計算,精煤開採成本約1000元。此外,蒙煤長協價650元加190元運費後總成本840元,顯著低於山西當地成本。

Q:蒙煤作爲交割品時,盤面升水如何計算?

A:蒙煤作爲交割品,根據其品質及期貨合約,理論上面盤可獲得400元升水,其中包含170元運補和230元質量升水。

Q:五六月低點時,山西當地焦煤的虧損比例是多少?

A:全國範圍內焦煤虧損比例約爲30%-40%;山西國有焦煤企業虧損比例在5月底至6月時一度達到75%。

Q:當前蒙煤運輸狀態如何?神華建設的跨境鐵路建成後,運輸成本是否會顯著降低?未來月運輸量是否會進一步增長?

A:當前蒙煤運輸涉及20公里短盤運輸及查幹哈達堆存環節,其中短盤運費爲60元/20公里,堆存費爲10元。神華跨境鐵路修通後,可降低20公里短盤運輸成本並省去堆存成本,但面臨多重製約:一是煤需經神華磴口站臺落地,受限於站臺吞吐量;二是若不落地直接外運,存在跨境車皮及集裝箱回收問題;三是外運至內蒙古外地區涉及地方稅收問題。此外,蒙古政府需考慮鐵路運輸對當地司機就業的影響。理論上鐵路日運輸量可增加5-10萬噸,但實際增量取決於鐵路使用方式,整體將呈現循序漸進的過程,難以實現一刀切式的成本驟降與運量激增。

Q:國內在煤炭行業困難時期有專家提出未來可能實施煤炭進口配額,未來是否有可能實施?

A:在當前國際局勢下,限制蒙古、俄羅斯煤炭進口將對這兩個地緣相鄰的友鄰國家經濟產生較大影響,進而可能影響政治關係。這一問題並非單純因煤炭價格下跌保護國內煤礦,屬於高級別決策範疇,判斷未來不太可能實施進口配額。

Q:蒙古ETT與國家能源集團簽訂的500萬噸長協今年履約率不及預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A:履約率不及預期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國家能源銷售團隊原爲動力煤銷售團隊,對國內煉焦煤市場熟悉度不足,簽約對象多爲口岸貿易商、期現商及洗煤廠,而非終端用戶;二是蒙方供貨力度疲軟,雖宣稱鐵路發運,但需從坑口鐵路運輸至蒙古國口岸,再通過汽運短倒拉回境內,且國家能源操作團隊對該流程的熟悉度與熟練度未達四大長協水平,處於磨合階段。近期國家能源銷售團隊已超賣約100萬噸,後續履約情況取決於雙方磨合進展。

Q:若不直接對接終端客戶,是否主要通過中間貿易利潤盈利,且因此缺乏提高長協兌現量的意願?

A:在當前價格下,長協兌現意願較強。三季度長協價格約50多美元,當前口岸成本價約650元,口岸售價約950元,中間貿易利潤約300元,存在明顯盈利空間。但受蒙方近期新增500萬噸長期戶影響,其內部協調、發運及開採環節存在磨合問題,導致長協兌現量提升受限。

Q:蒙古長協定價的主要參考依據是否包括山西相關指數?

A:蒙古長協定價參考三個指數加權平均,包括股市指數、汾渭能源提供的煤炭指數及另一指數。

Q:蒙古長協定價機制是否參考國際價格?

A:蒙古長協定價機制參考國際價格及中國煤炭市場價格。

Q:蒙古國2023年7月實施新礦產交易法並推出電子競拍機制,未來是否會更多通過該模式銷售煤炭,長期發展趨勢如何?

A:蒙古國推出電子競拍模式的背景是2022年底發生650萬噸煤炭走私至中國事件,引發反腐行動後,蒙方於2023年7月通過立法確立該模式,早期目標爲2023年競拍銷售佔比40%、2024年60%、2025年80%。但實際執行中,2024年下半年起流拍率持續高企,主要因煤價自2024年11-12月鬆動後下跌,貿易商高價拿貨後市場價格變化導致虧損。因此,競拍模式推廣效果受中國市場接受度及蒙方對競拍數量、發貨週期調整能力影響。2022年數據顯示,蒙方通過競拍模式銷售煤炭,噸煤售價較長期協議模式平均高15-20美元。

Q:蒙古方最初推行煤炭競拍模式的主要意圖是什麼?當前實施情況如何?

A:蒙古方最初推行煤炭競拍模式的主要意圖是增加利潤及減少線下合同中的腐敗問題。該模式因2022年底蒙古650萬噸煤炭走私及腐敗問題被提出,2023年2月完成首單交易,同年7月立法確立,原計劃2023年、2024年、2025年通過競拍銷售的煤炭佔比分別達到40%、60%、80%。但實際執行中,2024年下半年起流拍率持續高企,主要因煤價自2024年11-12月鬆動後一路下跌,貿易商高價拿貨後市場價格變化顯著,當前需結合中國市場接受度調整競拍數量及發貨週期。

Q:蒙古計劃於2028年全面採用線上競拍方式,當前評估該目標的可行性如何?

A:煉焦煤業務主要涉及甘其毛都口岸,其進口量佔蒙古出口量約50%,對應蒙古3號、5號優質主焦煤,相關企業對國家意圖跟隨較緊;剩餘約50%通過策克口岸,但該區域企業民營化程度較高,能否及是否願意跟隨國家節奏推進線上競拍仍存疑。

Q:近期蒙煤通關車數顯著上升但口岸庫存同步明顯下降,如何看待這一趨勢?是否反映國內需求快速好轉?

A:當前蒙煤進口量約12萬噸/日,輸口岸量約14萬噸/日,量能較大。口岸庫存快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前期大量期現商鎖倉蒙煤,部分超售企業通過期現手段或下游銷售變現前期低價鎖倉資源。由於現有數據僅統計口岸通關量及口岸庫存,未覆蓋境內洗煤廠、公共倉庫等中間環節庫存,因此部分蒙煤實際轉移至中間環節而非完全消化。終端需求雖有一定回暖但屬良性增長,非爆發式增長。後期需關注期現商解倉拋貨對市場價格的影響。

Q:當前口岸庫存顯著下降,主要轉化爲國內貿易商等中間環節的隱性庫存,中端需求能否消化該部分庫存,後續庫存下降趨勢是否可持續?

A:當前口岸庫存快速消化主要因前期超售企業通過期現手段變現貿易利潤。中端需求呈良性增長但非爆發性增長,後續需關注期現商解套拋貨對市場價格的影響。目前庫存下降或轉化爲中間環節隱性庫存,中端消化能力及庫存下降趨勢持續性存疑。

Q:目前主焦煤煤質情況是否將維持現狀?

A:預計後續主焦煤量將減少。主要因蒙古礦方爲應對煤質變化,將此前未開發的生活區區域轉爲開採區以保障優質煤供應。

Q:蒙古主焦煤當前剩餘煤層質量較差的原因是什麼?

A:蒙古主焦煤高品位煤層已提前採完,當前剩餘煤層質量較差,主要因煤層存在分層結構,當前開採層質量相對較低,底層可能仍有優質煤層。

Q:近期蒙古資源稅上調20%的傳聞可能性有多大?

A:該傳聞落地可能性較(更多實時紀要加微信:aileesir)小。蒙古政策調整通常滯後於煤價調整,若在2022-2023年煤價高位、煤礦利潤較高時提出上調資源稅存在可能性,但當前2025年煤礦處於低利潤狀態,此時上調資源稅較難落地。

Q:蒙古方開會討論的相關事宜是否與新總理上臺有關?

A:可能存在一定關聯。新總理屬於保守派,保守派傾向通過收稅維持財政政策及財政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