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職業人|投行人角逐港股IPO:印刷商會議室不夠用,隨時隨地補覺是重要技能

中新經緯8月13日電 (羅琨)一個月前,站在港交所金融大會堂裡的中金公司投資銀行部執行負責人許佳真切地感受到港股IPO熱潮涌動。7月9日當天,由於有五家公司和一隻ETF同時上市,港交所“六鑼齊鳴”,熱鬧非凡。

“現場站滿了五家上市公司的高管和中介代表,大堂都擠不下了,還有人開玩笑說鑼也快不夠用了。”許佳說,上次出現這種盛況還是在2018年7月12日,當天有八家公司同時上市。

“印刷商會議室不夠用”

自2006年加入中金投行以來,許佳迄今已有近20年從業經驗,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投行“老將”。在他看來,2024年9月美的集團H股上市拉開了此輪港股IPO市場回暖的序幕。

“香港市場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已經很少有這樣大規模的IPO,募資額約有46億美元,而且很多國際投資者踊躍參與認購,上市後股價表現也不錯。”許佳說,隨後,順豐、毛戈平等內地企業也赴港成功上市,加上今年年初DeepSeek時刻的出現進一步提振了投資者對中國科技行業的信心等,市場情緒總體積極。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7月31日,港交所年內新上市公司53家,已獲上市委員會批准、待上市的有9家,此外還有207宗申請正在處理中。

在IPO熱度高漲之際,身處其中的投行人工作狀態有何變化?許佳坦言,他工作強度一直很高,每天最多能保證六小時的睡眠時間。

“幹我們這行有一個很重要的技能就是一定要能隨時隨地補覺,尤其是在交通工具上補覺,因爲很多時候是在飛機上。”許佳說,隨着IPO企業增多,他和擬上市企業的溝通頻率、個人出差頻率也變高了,到香港見證企業敲鐘的頻率也變高了。

他還提到:“團隊負責具體項目的同事也會反饋,去印刷商那裡會議室不夠用了,他們去香港見投資人、給客戶路演的頻率也是大幅提升的。”

據瞭解,印刷商(Printer)主要負責上市文件的印刷和翻譯工作。專業的財經印刷商可以協助擬上市企業確保招股書內容的準確性與合規性,按時提交關鍵文件,滿足監管審閱節奏。Printer Session(印刷商環節)是港股IPO流程中的一個特色環節,即在企業遞交上市前夕,投行、律師、審計師等中介部門團隊會集體入駐印刷商,開展最後的衝刺工作。

行業競爭核心仍是專業能力和服務

今年以來,包括寧德時代等多個明星項目在港上市,而在這背後是投行間摩拳擦掌的激烈競爭。

“IPO市場的競爭向來激烈,且不同時期競爭對象有所不同。”許佳說,十幾年前,中金在香港市場主要與外資投行競爭;近年來,隨着衆多中資投行的快速發展,在面臨外資競爭的同時,也要應對內資同行的挑戰。

和一些其他行業類似,在激烈的香港IPO保薦承銷業務爭奪戰中,卷承銷費率是繞不過去的話題。之前有報道稱,部分投行在爭奪明星項目時不惜開出很低的費率,只求在其中分一杯羹。

對此,許佳坦言,當下確實會面臨價格方面的競爭壓力,但這並非最重要的。

“行業競爭的核心仍是專業能力和專業服務,要能幫助客戶解決問題。資本市場非常現實,客戶看重能否成功上市、融到更多資金、獲得更好估值、實現較高發行價以及良好的後市表現等服務結果。”他指出,只要能提供最好的結果,客戶會願意給投行一個市場化的收費;若僅收費低卻無法做好項目,也難以獲得客戶認可。

此外,他指出,由於保薦承銷費用會在招股文件中公開披露,行業總體收費相對透明,因此價格內卷並非突出問題。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在港股IPO保薦機構中,中金成功保薦16單,實際承銷規模達到35億美元,均排名行業第一。在多單和其他國際大行的聯席保薦的項目中,中金公司擔任牽頭承銷行(Left Lead)的角色。

許佳說,自1997年起,中金就開始幫助中資企業在香港上市,經過長期積累,在業務能力、人才儲備、團隊合作尤其是向全球投資人推薦銷售中國企業股票等方面的經驗都更爲深厚和豐富,這支撐其在港股IPO市場中佔據領先位置。

“沒有哪個環節絕對輕鬆”

在一家公司IPO過程中,投行主要做哪些工作?

許佳說,在港股 IPO 項目中,每個環節都存在挑戰,沒有哪個環節是絕對輕鬆的。據其介紹,投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職責:

首先是盡職調查。作爲保薦人,一開始需要對發行人進行大量盡職調查,確保其滿足在香港上市的相關境內外監管要求。這一過程投行要做到嚴謹紮實,收集足夠的工作底稿來支撐盡調結論。同時,保薦人在項目中扮演牽頭角色,要組織律師、會計師、內控顧問等衆多中介機構深度參與盡調,並基於分工形成整體性意見,確保發行人滿足上市條件,方可向監管機構提交申報文件。盡調需關注公司財務狀況、業務狀況、內控水平等,不放過任何潛在風險。

其次是打造投資故事。保薦人需協助發行人打造有吸引力、能被市場理解和認同的投資故事,這是IPO工作的重要部分,也是體現投行專業能力的關鍵。投資故事需基於發行人的市值、歷史業績及未來戰略,既要有吸引力,又不能脫離實際,考驗投行對行業、宏觀經濟及發行人的理解。

第三是市場推介與路演。在正式提交申報文件後,投行要協助發行人開展市場推介,安排與全球各地投資者的路演會議,包括中資投資人及國際投資人。這一環節的挑戰在於安排高質量的投資人,需判斷投資人興趣,對感興趣的多安排交流,以提高轉化率——即參會投資人中最終感興趣並下單認購的比例,轉化率高低直接影響推介效果。

最後是定價環節。在項目後期,IPO 定價是核心且極具挑戰性的工作,考驗投行專業能力。需綜合衆多投資人的報價,確定合理價格,既要保證發行成功、吸引投資人,又要儘可能讓上市後股價不跌破發行價且有不錯漲幅。

他以某明星項目舉例稱,該項目啓動後便遇到不少挑戰。受其他因素影響,該公司面臨外部的制裁壓力,中金協助企業進行研判,最終判斷影響有限,還是繼續推進IPO。

“當時客戶問我們,如果外資投行真的退出,中金是否有信心繼續牽頭完成項目?我們基於對投資者訂單的掌握和自身能力判斷,給予了肯定答覆,讓客戶充滿信心繼續推進項目。最終,外資投行並未退出,項目也取得巨大成功。”許佳說。

許佳說,在企業IPO過程中,沉着冷靜的判斷、基於專業經驗和知識的分析至關重要,不被外界因素嚇倒,才能推動項目順利進行。

“IPO熱潮仍將持續”

許佳判斷說,當前的IPO熱潮仍將持續一段時間,中金也將一如既往保持戰略定力,支持積極支持中資企業赴港上市。

近日,香港交易所在其官網發佈文章,就優化首次公開招股(IPO)市場定價及公開市場規定的諮詢文件刊發總結,並就持續公衆持股量的建議展開進一步諮詢。

新規將對後續IPO市場有何影響?許佳指出,過去一段時間(特別是市場低迷時),某些IPO項目中散戶認購或基石投資者的認購比例過高,可能扭曲了真實的定價機制和市場供需關係。新規賦予參與簿記的機構投資者更大的話語權,在參與認購、價格建議等方面擁有更大的影響力,確保IPO的成功發行和定價更依賴於市場上專業機構投資者的真實需求和判斷,總體而言有利於香港IPO市場的長期高質量發展。

他透露說,若市場總體趨勢保持良好,中金投行部計劃增加2026年度校園招聘的人數。

對於有志於進入投行的年輕人,他建議,首先,紮實的專業能力是基礎,要做好經濟、金融、會計等領域的知識儲備,這對於做好投行工作大有裨益。其次,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至關重要。投行工作強調團隊合作,需要和同事緊密配合;同時,投行本質上是爲客戶提供專業服務的行業,從業者不僅要自身具備專業能力,更要通過與客戶的交流溝通,將專業能力和知識有效輸出,讓客戶認可接受,畢竟投行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與人打交道的工作”(people business)。

最後,他強調,身體健康很重要,投行工作本質上算是個體力活,熬夜多、出差也多,身體不好不僅難以勝任,也難以長久堅持,所以加強體育鍛煉、保持健康體魄十分關鍵。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繫本文作者羅琨:luokun@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常濤 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