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愛立信:解碼通信業綠色轉型瓶頸,揭秘綠站創新與供應鏈減碳實踐
來源:新浪財經
文 | 新浪財經李欣然、劉浩(實習)
在全球經濟加速向低碳可持續方向轉型的背景下,作爲數字基建的支撐者,通信業的綠色創新發展顯得尤爲重要。一方面,隨着5G技術的廣泛應用和數據中心規模的不斷擴大,通信業的能耗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另一方面,電信設備的快速更新換代導致電子廢棄物數量激增,其回收處理難度大、成本高,對生態環境構成潛在威脅。面對這些挑戰,通信業如何降低運營成本、提升市場競爭力,滿足用戶對綠色通信服務的需求?近日,新浪財經對話愛立信中國移動無線產品方案總經理王晟泳與愛立信中國無線產品方案首席專家方向羣等專家,共同深入探討通信行業綠色轉型的發展路徑。
以下爲對話實錄:
Q:在國家雙碳目標下,您認爲通信行業綠色轉型的最大瓶頸是什麼?是技術侷限、成本壓力、標準缺失還是其他因素?
A:在國家“雙碳”目標的大背景下,通信行業的綠色轉型確實面臨多重挑戰,當前主要瓶頸是技術侷限、和成本壓力。其中,成本壓力和現有網絡架構的優化升級可能是最爲突出的瓶頸。
通信行業仍需持續加大研發投入,以進一步提升硬件能效、智能化軟件算法,並推動更高效的散熱與供電解決方案。例如,愛立信致力於推動節能站點改造,並推廣智能電網技術。
最後,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是現有網絡架構的複雜性和更新迭代的難度。通信網絡龐大且複雜,由百萬級的基站、機房和傳輸設備組成。對現有網絡的綠色改造,不僅僅是更換設備那麼簡單,還涉及到網絡的整體優化、軟件升級和智能管理,這是一個系統性工程,複雜性和工程量都非常大。
Q:愛立信在供應鏈減碳方面從不同維度提出了多項措施,例如減小產品重量及尺寸,聯動350家關鍵供應商,減少進貨、出貨和本地運輸的二氧化碳排放等。在推進這些減排措施的過程中,是否遇到了挑戰和阻礙?又是怎樣克服的?
A:愛立信要求其350家高排放及戰略供應商(佔採購支出的90%)根據1.5°C溫控目標設定科學碳目標,目前已有237家供應商作出承諾。公司計劃在2030年實現自身運營淨零排放,並進一步在2040年達成全價值鏈淨零排放。
我們在推進這些減排措施的過程中的確是遇到過一些挑戰。首先是供應商碳數據的核算和採集,缺乏專業的方法和工具,愛立信向供應商分享專業的核算方法和工具,例如提供碳足跡覈算指導,標準化數據採集模板,確保供應商提供完整可靠的數據,並制定科學的減排行動。
其次就是在與客戶的合作方面,客戶訂單的預見性和準確性對減少材料浪費和綠色運輸的影響。對此我們要深入瞭解客戶需求,強化客戶溝通,提升訂單預測的準確性,優化供應鏈管理,減少材料的浪費,給綠色運輸提供操作空間。
第三便是可持續指標和其他重要指標的關係和平衡方面的問題。可持續作爲供應鏈設計的重要指標,與成本,交付週期等其他關鍵指標一同討論和衡量。分析各指標之間的相互影響,確保決策層對各個指標的影響和權重達成共識,認可可持續的重要性,從而使環境可持續目標能夠最終融入並落實於決策過程。
最後是綠色運輸,這一方面所遇到的挑戰爲最多。國際段航空貨運碳排放強度高,但部分精密設備需快速交付。愛立信通過提前預測客戶需求,在國際運輸環節實施了“空運轉海運”戰略,成功將絕大部分航空貨運改爲海運方案。2022年開始國內地表運輸佔比已達99%以上,超額完成目標。通過智能路由算法優化配送路徑,並與物流商共建低碳車隊,引入電動運輸工具減少“最後一公里”排放。
運輸方面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是電動卡車資源受限,大部分電動卡車以小車型爲主,車型受限無法滿足大體積、大貨量的運輸需求。充電時間長,續航焦慮明顯,可能影響運輸時效。對於電動卡車投資,物流服務商持觀望態度,不願對單一項目進行過高投資。爲解決這一問題,愛立信採取逐步推廣,制定試點的策略,結合不同市場發貨趨勢,選擇貨量穩定距離適中,路線可控的地區優先推廣綠色運輸,積累數據和信心。供應鏈多部門配合聯動對電卡車給予優先發運權,考覈加分。建立CO2減排數據監控機制,在物流服務商之間進行CO2減排良性競賽。
Q:在5G賦智型綠色基站項目加速推進的當下,業內在綠色基站部署過程中普遍面臨着哪些亟待解決的痛點與尚未填補的空白?針對這些行業共性難題,愛立信推出的綠站解決方案又在技術、應用等層面展現出哪些獨特的創新優勢,能夠爲綠色基站的規模化落地提供助力?
A:業界當前的綠色基站主要面臨四個痛點。一是能源與業務需求結合不夠緊密,能源管理與基站管理分離,這種能源和基站分離的管理系統方式無法根據能源供給情況調整基站服務範圍及質量,延長基站的工作時間。二是多種能源不能統一調度,太陽能,風能,蓄電池的廠家不同,其參數,使用狀態相互隔離,使用策略無法有效發揮各能源優勢,從而實現最大化節能並延長設備生命週期。三是各單元缺乏統一監控,各單元的監控接口標準不一,無法實現統一的管控。此外,各單元監控能力未統一規劃,無法根據設計目標實現所需狀態的監控和告警。四是工程質量控制難,缺乏統一總包執行方,施工質量不統一, 如太陽能電池,轉換單元,蓄電池,機櫃等由不同廠家提供,質量不統一。
爲解決如下痛點,愛立信與中國移動驗證了5G賦智型綠色基站方案,爲站點配置了愛立信站點智能管理器、太陽能電池板、電源轉換板及蓄電池。通過對具體站點日照時長進行統計及技術,太陽能供電水平理論上可支持基站以100%綠色能源運行。站點切入太陽能供電後,市電不再爲基站供電,太陽能功率滿足基站需求,可實現爲基站與電池同時供電,即使在微光天氣也可實現與電池共同爲基站供電。另外蓄電池電能可滿足無光(夜晚)情況下基站供電需求, 也可在微光環境下有效補充太陽能功率不足產生的能源缺口。
愛立信5G賦智型綠色基站相較於傳統的“太陽能”基站,在技術方案上的最大革新在於引入了愛立信站點智能管理器產品,這一創新實現了質量保障、多種能源的智能調度、全棧實時監控、能源與業務智能協同等多個關鍵領域的突破。該方案將光伏板、風力發電機產生的綠色能源,通過愛立信新能源電源板與蓄電池統一接入至站點智能管理器,由此實現對多路能源的統一管理和智能優化調度。例如,在日間陽光充足時優先採用太陽能供電,光伏板產生的多餘電量可存儲在蓄電池中,供夜間基站使用;若站點接入市電,也能通過智能調控實現能源的高效分配。同時,藉助站點智能管理器,綠站系統可整體遠程接入與基站相同的網管系統,達成基站與新能源的一體化監管——包括全棧遠程維護及軟件升級,性能數據、配置數據、告警數據、電池健康狀態等信息的實時可視化,從而有效規避站點供電失效的風險。
更重要的是,該方案能根據基站業務狀態及“新能源”供能水平,智能化調整基站載波、節能特性運行狀態及功率水平,實現基站業務與能源供應的動態優化協同。比如在無市電接入的綠站中,當統一網管系統檢測到蓄電池電量有限且基站業務量下降時,會自動關閉部分發射通道,在保障基站持續運行的前提下降低能耗,延長蓄電池的供電時間。
此外,愛立信站點智能管理器與愛立信基站系統共享產品平臺,具備與基站同等的安全等級,可有效抵禦網絡安全攻擊。
針對傳輸、市電均不可達的電信普遍服務和山區景點等場景,賦智型綠站可配合愛立信領先的微波產品共同使用,實現“無線”零碳基站部署;該方案也可應用於市郊供電緊張的站點,通過新能源的引入緩解供電壓力、節省用電成本。
Q:我們瞭解到,在電信行業內,節能與性能保障在無線網絡中往往存在一定的矛盾。因爲節能通常意味着降低設備的使用頻率,而這可能會對電信網絡的平穩運轉帶來挑戰。請問愛立信在解決這一問題方面是否有一些探索?有哪些值得分享的經驗?
A:節能與性能在無線網絡中往往存在一定的矛盾。爲節省更多能源,網絡需要在更長時間內關閉一定資源,如收發通道、功放、載波等;而爲了保障性能,則要求網絡資源實時在線,隨時響應業務請求,確保用戶體驗、時延等關鍵指標不受影響。
由於傳統節能技術沒有實時評估節能策略對網絡性能的直接影響,節能策略較爲粗放,運營商往往只能採取較爲保守的節能方案——通常僅在確定的業務低谷期(例如凌晨時段)啓用節能功能,在其他時段則選擇關閉,以避免影響用戶體驗。
針對這一挑戰,愛立信推出了基於意圖(期望的性能目標)的智能節能算法,實現了節能與性能保障之間的動態平衡。該功能允許運營商預設期望的網絡性能目標,基站將實時監測當前網絡性能,並根據要實現的網絡性能意圖動態調整節能尺度,在確保既定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儘可能降低能耗。
這一創新解決方案消除了運營商對性能受損的顧慮,使節能功能能夠全天候運行。根據在中國運營商現網環境中的測試,部署愛立信該功能後,5G基站整體能耗可額外降低約8%。
Q:您認爲通信業碳中和的決勝關鍵在於什麼?愛立信如何定位未來自身角色?
A:我們認爲,通信業實現碳中和的決勝關鍵在於跨行業創新,這意味着全產業鏈的綠色化。愛立信的碳中和目標是通過落實我們的“淨零戰略”和“2040淨零排放目標”來實現的。“跨行業創新”意味着行業內所有參與者,包括運營商、設備供應商、芯片製造商、能源供應商以及政策制定者,必須打破壁壘,共同研發和推廣節能技術、優化網絡運營,並通過數字化手段提升能效管理水平。這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創新,更是商業模式和合作機制的創新。例如,愛立信在南京和南通的5G智能工廠,通過引入先進的自動化、數字化技術,本身就大幅提升了生產效率和能耗管理水平,這也是一種跨行業創新在供應鏈中的體現。
“全產業鏈的綠色化”則強調,實現淨零排放並不是某個環節的責任,而是從產品設計、原材料採購、生產製造、產品運輸、網絡部署、運營維護到最終回收的全生命週期管理。這意味着我們要從源頭抓起,例如愛立信積極推動無塑化包裝,並在供應鏈中驅動可持續性改進,這都是全產業鏈綠色化的具體實踐。
愛立信在未來淨零排放的角色定位,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首先,作爲綠色技術的創新者和賦能者,愛立信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聚焦更高效、更低能耗的未來網絡設備,以及基於AI和機器學習的智能網絡管理系統,助力運營商實現網絡能效的最大化。通過提供領先的硬件與軟件解決方案,我們致力於讓通信網絡本身更“綠”,從技術源頭推動行業減排。
其次,作爲產業鏈綠色轉型的推動者和合作者,愛立信不僅關注自身運營的碳排放,更將與全球供應商、客戶及合作伙伴深度協作,共同驅動整個通信產業鏈的綠色轉型。我們計劃通過分享最佳實踐、參與制定行業標準、聯合探索創新解決方案等方式,攜手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生態系統,讓綠色轉型成爲全鏈條的共同行動。
此外,作爲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倡導者和踐行者,愛立信將始終以身作則:一方面,通過設定更具挑戰性的淨零目標並公開透明地報告進展,彰顯行動決心——例如我們承諾2030年實現運營減排、2040年在全價值鏈實現淨零排放;另一方面,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倡導並推動更廣泛的行業及社會力量關注綠色可持續發展,凝聚行動共識。
展望未來,愛立信將把自己定位爲通信行業綠色轉型的引領者、賦能者和合作者,致力於通過技術創新和全產業鏈的協同努力,爲實現中國“雙碳”目標和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