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等關稅拍板15% 日股3優勢撐腰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資深副總經理羅尤美。(富蘭克林證券投顧提供╱洪凱音臺北傳真)
日本7月20日舉辦參議院選舉,執政聯盟挫敗在參衆兩院均無過半席次,但仍爲最大政黨,預期後續政策方向不致大幅改變,但執政聯盟可能更需傾向於妥協在野方的政策提案,例如調降消費稅率等;不過,美日達成關稅協議,從原先的25%降至15%,原本不確定性情緒總算塵埃落定,「公司治理改革」、「邁入通膨環境經濟正常化」與「評價便宜」等,爲日本3大結構性優勢,將成爲後續吸引資金進駐日股的關鍵。
日本公司治理改革已爲日本企業追求的主流,同時也形塑日本市場重要的獨特優勢,東京證券交易所甚至採用點名批評的方式,敦促企業採取措施提升資本效率,未揭露或尚未計劃揭露提升企業價值與獲利能力行動計劃的企業,最終可能面臨被迫下市,或被降級至交易所較低板塊的風險。
不論參議院選舉、美日關稅最終結果爲何,日本企業改革並不會因而停歇,許多公司正透過買回庫藏股、增加配發股利以減少超額現金儲備、解除交叉持股、提高基本營業利潤,並退出表現不佳的業務等,以此顯現對股東的友善動作,進而吸引資金迴流日股。
日本6月通膨率爲3.3%,雖然稍低於5月的3.5%,仍遠高於央行目標的2%,也罕見的高於主要美歐等工業國家通膨水準,日本央行仍有升息來抗通膨的壓力;然而,日本勞工短缺,企業需要加薪以徵得人才,勞工薪水增加即可刺激消費;企業也藉由增加資本投入以彌補勞工短缺,將會提振投資,形成經濟的良性循環,更將助於日圓表現。
儘管美國關稅和日圓升值易壓抑出口商獲利,側重內需產業的日本股票型基金,可望網羅日本的結構性革新機會。例如日本觀光旅遊產業蓬勃發展,2024年赴日外國觀光客人數達3687萬人、旅客消費規模達8.14兆日圓,雙雙創下歷史新高,規模更甚於半導體或鋼鐵出口收入。其他包含銀行、運動用品、快時尚服飾品牌、消費電子產品、自動化工業、通訊和科技等產業,都有市佔率上升、獲利成長題材、以及積極進行公司治理改革等的機會可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