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平:聰明人知道如何把事情做對,但有智慧指的是要做對的事情

對段永平的這段話,進行邏輯推理。

一、推論和條件分析

推論一

如果做了錯的事情,再聰明的人——最終也要歸於失敗。

所以,

不管誰和某種必然性結果對抗——只要他對抗到底,那麼他一定會賠盡所有。

用槓桿——可以多獲得收益,但是在投資上,並不是按絕對值虧損的,而是按百分比虧損的——每個人都有一個完整的100%可以虧損。但當用槓桿的時候,他沒有100%可以虧損,可能只有20%甚至30%,而股市在危機的時候,往往會超過這樣的百分比——結果就是破產。

也就是說——用槓桿,只要時間足夠長,一定會遇到破產事件——也即歸零——而會歸零的事情,就是錯的事情。

用槓桿,只要時間足夠長——就必然會歸零。不能因爲自己運氣好,就會一直運氣好。

推論二

是事情厲害,然後人才厲害。做對的事情,人才厲害。

基於K線波動的——是厲害不起來的。只有基於目標公司未來10年的利潤,才能讓人厲害起來。

1、前者犯錯率高,後者犯錯率低。(犯錯率差了一個量級)

2、前者抓的是短時間、小空間的機會;後者抓的是長時間、大空間的機會。(現實生活中,但凡成就名聲,站在舞臺中央的,都是抓長時間、大空間的機會的人)

3、前者買是爲了賣,後者買是爲了擁有。——顯然值得擁有的東西,比不想要擁有的東西更有價值。

4、前者是賺過去的錢,後者是賺未來的錢。——未來的錢遠遠大於過去的錢。

5、前者和後者準備的東西是完全不一樣的。

6、前者,是基於偶然性的東西,後者,是基於必然性的東西。

價值投資,本質上是買股票就是買公司——這個策略厲害。而投機,總是要求得下一個買家的——當求不到下一個買家的時候,就大麻煩了。而價值投資,下一個買家,可以是自己。

基本上,價值投資,是在最好的公司裡做,投機在垃圾堆裡做。——與垃圾爲伍,自己是很難登堂入室的。

推論三

人即使再厲害,但如果做了錯的事情,也會不厲害的。

雖然做T很厲害,抓趨勢很厲害,但只要抓錯了幾次——就會前功盡棄——只要多出現幾次前功盡棄,那麼就等於一直在做無用功了。

所以,凡事,最怕的是倒退。然而,倒退一定會發生,所以,要避免那些嚴重倒退的情況。所以,價值投資採取一種步步高的策略——追求下限高的東西——從而使自己不倒退。

如果一個事情的下限不限——那就相當於是風險不限——那是危險的。

而投機,則需要嚴格的止盈止損策略——來防止嚴重的倒退,但因爲有止盈策略——也就限制了盈利的大小——遠不如價值投資的下限的大幾倍的盈利。

推論四

聰明的人,總是自信的——這種自信毀了他。但投資,既需要極度的自信、又需要極度的懷疑——只有這樣才能成功。

比如,

在事前,有充分的質疑——並一一對這些質疑有一個對策和答案——然後纔是極度的自信。而聰明人,對於自己相信的事情——質疑的不夠——結果事情有漏洞,這個漏洞發生時,就怎麼也堵不上。

表現在段永平的哲學上——就是先看這個事情,是不是對的事情。——而對於確定是對的事情,就會極度自信。

推論五

要把聰明升級成智慧。

這就要有所聰明,有所不聰明。——就需要執行策略。比如,曾國藩是聰明的(升官極快),但他靠聰明卻並不能打敗太平天國軍。最後執行了——結硬寨、打呆仗的策略——立足於防守、走向進攻。——先立足於不敗之地,待敵之可敗——最後戰無不勝,最終平定太平天國起義。

也就是說,執行策略——就是智慧。比如,段永平執行的是——做對的事情、把事情做對的策略。而判斷事情的對錯——是看長期上是不是對的,而不從一時上來看事情的收益。

在執行上,執行的則是——買股票就是買公司的策略,買公司就是買未來現金流的策略。

二、辯證法分析

生和死構成了一組正反面,要求生,就要先排除致命的地方——這樣才能長久的生——這是在股市長期生存的一個前提必要條件。加槓桿——在危機的時候,是致命的。

所以,要先排除行爲模式中的對風險不友好的槓桿。基本上,

1、做空

2、加槓桿

3、借錢

這些都是在風險來臨時有致命的危險,所以,要先排除這些行爲——也即把這些行爲加入stop doing list。

聰明和笨蛋構成了一組正反面,根據辯證法,要實現聰明和笨蛋的正反面兼具——它的合理化就是聰明人用一些笨辦法,表現的就是——聰明人通過始終執行一個策略的方式,比如,

1、段永平執行——買股票就是買公司,買公司就是買未來現金流的策略。

2、曾國藩執行——結硬寨、打呆仗的策略。

3、偉人執行——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的策略。

當聰明人用笨方法的時候——也即執行策略的時候,這種聰明就變成了智慧。——這種智慧,就使自己具有了改造世界、改造自己的能力。

對和錯,構成了一組正反面,一種合理化是——你錯、我對——但要實現這個是很困難的。

另一種合理化是——以某種客觀的東西,爲標準——來定對錯。比如,段永平就以目標公司的未來現金流和未來現金流的折現,以及機會成本,來作爲對錯的衡量依據。

而用未來現金流折現,既可以衡量市場的錯、也可以衡量自己的對——從而實現自己站在正確的一面。

當基於未來現金流的折現時——就可以市場錯、我對——實現對和錯的正反面兼具,從而使自己健康和長久。

所以,對和錯,要建立某種客觀的標準,而不是由他人決定自己的對錯、也不是由自己決定他人的對錯。由人來決定對錯,那麼就必然會發生——你決定了他是錯的、你是對的,但你又可能被另外一個他人決定是錯的。——投機的零和就是這種情況。

三、思維方式分析

段永平的哲學——做對的事情,把事情做對。

所以,段永平把一切認知和觀點,都解釋到這個哲學上,於是就有了,

1、聰明,指的是把事情做對。

2、智慧,指的是做對的事情。

這樣,就豐富了自己的哲學,使自己的哲學普及應用到一切場景上來了。

比如,對於聰明和智慧,

也就是說,智慧——追求大空間、長時間的機會上很厲害。而聰明——追求小空間、短時間的機會上很厲害。

做大空間、長時間的機會——是對的事情。做小空間、短時間的機會——是錯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