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背山》20年了!當年在臺上映掀旋風 李安成亞洲首位奧斯卡最佳導演
「斷背山」電影映會,圖李安導演。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06/01/19 王忠明攝影)
臺灣誕生了不少知名導演,其中擁有最高殊榮的便是在2006年憑着《斷背山》,奪下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李安,不僅僅是獲得國際認可,《斷背山》在當年大膽挑戰同性戀的話題,也在臺灣引起了無數人的討論。
《斷背山》改編自美國作家安妮·普露1997年發表於《紐約客》雜誌的同名短篇小說,故事描述1963年至1983年間,兩名男子恩尼斯與傑克在美國西部牧場工作時發展出的複雜情感關係。這部小說曾獲得1998年歐·亨利小說獎,併爲《紐約客》雜誌贏得1999年美國全國雜誌大獎。
【推薦閱讀】 李安電影中的思想源自於嚴父! 「父親三部曲」敲響好萊塢大門 亞太影展最佳影片《推手》 讓世界認識李安導演的首部曲
其實早在1997年,普立茲獎得主拉里·麥克默特里與電影製作人黛安娜·奧薩納就已完成劇本改編,但當時好萊塢主流電影公司基於市場接受度考量,多不願投資這部以同性愛情爲主題的電影。導演喬伊·舒馬克和加斯·範·桑特均曾考慮執導,最終由李安接手這個充滿爭議的項目。
《斷背山》的藝術成就獲得國際廣泛認可。影片在威尼斯影展首映並奪得金獅獎,隨後橫掃各大影展與獎項。在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中,《斷背山》獲得8項提名,爲該屆最多,最終贏得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與最佳電影配樂3項大獎。
以「斷背山」一片獲得最佳導演金球獎的導演李安,十九日清晨搭乘長榮航空公司班機從美國洛杉磯返抵中正機場,李安下機後馬上拿出金球獎獎座,與接機人員分享得獎喜悅。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06/01/19 陳嘉寧攝影)
而在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結果引起了許多人的討論。《斷背山》原本被普遍認爲是最有希望奪冠的作品,卻在最後時刻敗給《衝擊效應》,這個結果震驚了全球影壇。李安在慶功宴上坦承當下確實「有些火大」,並表示「還聽說最佳影片是被『做』掉的」,但後來逐漸釋懷。
但這不減《斷背山》的重要地位。中國古代原有「斷袖」指稱同性戀的說法,而「斷背」因此片影響成爲新的代稱,2007年更被中國教育部列入171個新詞之一,也讓更多人意識到了同性戀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