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越多人買越貴!Blue創臺灣「浮動票價」首例 粉絲搶票實測結果曝光
記者蕭采薇/臺北報導
「英倫經典流行男團」Blue將於11月來臺開唱,本場演唱會也是臺灣首次採用「浮動票價」售票。儘管「浮動票價」在國外已經有不少藝人採用,但臺灣畢竟是第一回,引起不少討論。14日開放首輪售票後,幸好沒出現預期的「血流成河」,粉絲向《ETtoday星光雲》表示:「其實還可以接受。」
▲Blue即將在11月來臺開唱,也成爲臺灣首次採取「浮動票價」的演唱會。(圖/Live Nation Taiwan提供)
Blue此次採取的售票模式爲「彈性/需求票價」,與歐美先前包含綠洲合唱團(Oasis)、泰勒絲(Taylor Swift)、碧昂絲(Beyoncé)等歌手的引起爭議的「動態票價」不同的地方在於,後者有設定上限,可能一路漲到天價,因此還被粉絲戲稱是「官方黃牛」。像是綠洲合唱團在英國場次的演出中,同一個位置的票價可能相差五倍之多,當時就引起許多粉絲不滿。
而這次Blue採取的「彈性/需求票價」設有上限,且主辦單位事前就已公佈票價居間,最高不會超過6000元,因此完全合乎臺灣法規。以14日目前爲止的售票情況,粉絲實測後反應:「比較像是同一個區塊中,又有再細分幾個價錢,整理來說大概加個幾百塊,還可以接受。
▲Blue成爲臺灣首次採取「浮動票價」的演唱會。(圖/翻攝自拓元售票系統)
據悉,所有需要採用「浮動票價」的售票方式,都必須經過藝人或團隊的同意,國內外皆如此。而該售票機制將定價回家市場,像是機票或是飯店的定價,熱門時段和地點,票價就會變高,反之,若是售票情況不如預期,也可能變得更便宜。
而「浮動票價」對於藝人來說,也是另一種利多。過去可能被黃牛賺走的差價,如今可以直接進入團隊口袋,成爲藝人的收入,也是對演出者和鼓勵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