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新南向吹熄燈?行庫撤點潮蔓延緬柬 下一波是這市場
銀行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新南向市場據點吹熄燈潮?第一銀行已在6月獲准裁撤緬甸仰光辦事處,合庫也在8月董事會通過撤點決議,兆豐銀則在全球縮編七大據點中,一口氣裁撤柬埔寨三家支行,顯示行庫瘦身首波已瞄準新南向市場。
據悉,下一波撤點名單,已鎖定寮國等效益低落的辦事處。
銀行高層直言,海外設點至少要符合三大條件:一、臺商佈局多與業務量能足夠,包括聯貸、自貸需求;二、當地金融監理要求與增資門檻不至於過高;三、當地經濟與政局穩定。但緬甸政局動盪,成了壓垮臺資銀行的最後一根稻草。
第一銀在2001年曾撤出仰光,2013年重返,2025年再度熄燈,等於「二進二出」。這次也是睽違24年後,第一銀再現裁撤海外據點。
第一銀主管坦言,緬甸政局不穩、辦事處既無效益也不具前途性,5月董事會拍板後,金管會6月已覈准,目前正待向緬甸政府遞件。合庫則在2015年設仰光辦事處,十年後選擇撤離,但至今尚未向金管會提出申請。
一銀與合庫撤出後,緬甸市場仍留有六家臺資銀行據點,包括兆豐銀、國泰世華銀、玉山銀設有仰光分行,臺銀、彰銀、臺企銀則是仰光辦事處;但後續是否續留,已引發市場關注。
兆豐銀則在8月宣佈裁撤澳洲、歐洲、大陸和柬國共七大海外據點,其中就有柬埔寨三家支行,凸顯新南向市場也難倖免。惟兆豐至今尚未向金管會送件,仍待金管會及當地主管機關覈准。
除新南向外,銀行也面臨歐洲與大陸市場挑戰。另一家銀行主管指出,歐洲法規嚴格、語言門檻高,派駐人力困難,最終只能黯然離場;大陸近年經濟下行風險高,臺資銀行保守,但撤出得經地方政府覈准,增添撤出難度。
依規定,臺資銀行若要裁撤海外據點,必須先取得金管會同意,再報當地主管機關覈准,程序耗時。
金融圈指出,新南向市場被視爲臺資銀行海外佈局重鎮,如今卻成縮編首選,主因是成本效益低落、政經風險升溫,業務量能又不足,未來是否掀起更大規模的「新南向撤點潮」,成爲金融圈關注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