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物醫:擔心萊劑超標產品沒驗到

毒物專家表示,澳洲豬一直都有使用萊劑,現在最擔心的是沒有驗到超標產品,呼籲政府加強把關。圖爲民衆在傳統市場選購豬肉。(本報資料照片)

臺灣開放萊豬進口後,首度在一批澳洲進口豬腳驗出萊劑。臺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牀毒物部主任楊振昌表示,萊克多巴胺爲交感神經興奮劑,食用過量可能造成心律不整;澳洲豬一直都有使用萊劑,過去恐怕只是沒有采檢到,現在最擔心的是沒有驗到超標產品,呼籲政府加強把關。

端午節將近,豬肉進口量大增。食藥署豬肉儀表板顯示,截至2024年,無任何含萊劑豬肉進口,4月29日則有一批從澳洲進口的「冷凍豬腳」檢出萊克多巴胺,爲國內首批萊豬。

楊振昌說明,萊克多巴胺爲交感神經興奮劑,攝取過多可能導致心跳加快、手抖、心悸、腸胃道症狀,嚴重則會心律不整。過去發現飼養的動物食用過量萊劑後,出現躁動情形。

楊振昌指出,目前國際上未看到人體攝取過量萊劑的案例,但仍要擔心長期暴露有無慢性中毒等危害,呼籲政府要強化標示,讓民衆擁有選擇權。

楊振昌說,澳洲豬肉一直以來都有使用萊克多巴胺,之前可能只是沒有抽驗到而已。現行食藥署對各國豬肉僅採抽驗方式,雖然這批澳洲豬腳萊劑含量符合標準、沒有超標,但民衆最擔心沒驗到萊劑超標的產品。

醫師蘇偉碩表示,目前政府僅規定標示肉品原產地,無法區分肉品有無含有萊劑,但民衆在意的不是豬肉來自美國還是澳洲,而是豬肉有沒有含有萊劑。

蘇偉碩說,賴清德總統是醫師出身,建議應重新思考將萊劑含量納入肉品標示,讓資訊更加清楚,爲民衆健康把關,而不是讓民衆無從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