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特斯拉單親爸挨酸活該不保險 電動車政策「養套殺」曝政府失能

▲單親爸爸李先生貸款230萬元買下特斯拉用來跑Uber養孩子,因一場車禍意外生財工具淪廢鐵。(圖/李先生提供)

記者黃宥寧/臺北報導

單親爸貸款買特斯拉跑Uber,營業車體險一年要價十幾萬,他保不起,一撞就斷了生計。政府砸百億推電動車,補助、免稅樣樣有,卻沒補上保險這塊拼圖。不只營業車,自用電動車保費也普遍比燃油車高5%至10%,部分車款甚至遭拒保,讓駕駛「裸奔上路」。當政策只管讓你上車,卻不問撞車怎麼辦,這場能源轉型,會不會只是另一場「養套殺」?

爲了達成2050淨零碳排,這幾年政府全力推動電動車政策,從貨物稅、牌照稅、燃料稅三免,到新購補助、汰舊換新、國產電池加碼、地方加碼,層層疊加。單純購買一臺電動機車所能獲得的補助金額,根據目前的政策,最高約爲4萬至6萬元,對民衆來說,這的確是一筆看得見的「好康」。

一位開Uber的單親爸爸,三年前咬牙貸款230萬元購入特斯拉,原以爲用電比加油省、又有補助,應該划算。沒想到一問營業用車體險,竟發現一年要15萬元起跳,甚至還有保險公司拒保。最後他僅投保最基本的乘客險,結果突遭一名78歲無照老翁暴衝撞擊,車毀人未傷,但車體報廢、貸款未清,他也失去接單工具,生活瞬間陷入困境,而事發後甚至還有網友狂酸:「開特斯拉還裝可憐」、「活該不保險」。

▲北市邱姓董座無照又闖紅燈,連環撞車禍釀8傷,當場遭熱心路人拉出。(資料圖/記者民衆提供)

►獨/開特斯拉養家被撞成廢鐵!兒看新聞問一句話...單親爸落淚了

►獨/貸款買特斯拉跑Uber養2娃+老母 高保費逼單親爸「裸奔」上路

據保險業界指出,電動車零件精密、維修費用高,電池更牽涉到自燃、材料稀缺與技術門檻,理賠金額遠高於傳統油車。加上部分車型熱銷卻風險難評估,導致有些保險公司直接婉拒承保。若用途還是營業,因爲每日行駛時數高、風險累積大,保費往往直逼10萬元以上。面對這樣的負擔,不少職業駕駛選擇不保險,抱着運氣開車。

金管會去年推出《電動車專屬保險參考條款》,試圖將充電風險、自燃、道路救援等情境納入保單內容。但實務上願意承保的公司至今仍不多,且大多未開放營業用車,費率也尚未見下降。

負責特斯拉保險業務的施竣翔坦言,特斯拉這類車輛因價格高、維修困難,本來就被視爲高風險車種,「加上用來跑車,保費當然貴。」他認爲,政府若只推補助,卻不處理後端保障,最後風險仍是回到車主身上。

電動車不是壞事,政策方向也沒錯。但從實際使用來看,制度的斷層已經讓部分駕駛人陷入風險孤島。政府一方面鼓勵民衆換車、開放多元計程車業態,卻遲遲未針對營業用電動車提出保費補貼或風險分擔機制,出事之後,卻只留一句「爲什麼沒保險」。

《東森新媒體ETtoday》提醒:車體險係數是最直接影響保費的因素,又可分爲「從人係數」與「從車系數」。從人係數受被保險人「年齡、性別、賠款紀錄」影響;從車系數則受「汽車製造年度、費率代號係數」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