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壽險ICS加速攤提新制來了 三商美邦恐重估、新壽臨增資
三商美邦人壽。 聯合報系資料照
金管會與保發中心正擬調整壽險業新一代清償能力(TW-ICS)制度,擬祭「加速攤還」新制,資產淨影響數不再一律15年分攤,RBC愈低者恐得愈需在5年內加速補資本。市場憂心,三商美邦(2867)估值恐重估,新壽「15年免增資神話」也將幻滅。
「淨資產過渡15年」是指接軌後,暫時免認資產跌價,也免增加保單準備金,這15年過渡如同一個15年貸款,現制是讓業者一律以15年分期攤還。
未來將有兩大調整,一、從目前僅適用逾6%高利保單,範圍擴大到4%,可借範圍擴大,但多借就得多還,二、「加速還款」新制將改採差異化計算。
例如RBC僅200%轉換ICS是100%,若要達到150%的海外投資門檻,中間50元資本缺口就是分5年攤提,而非現制的15年。壽險圈估算,增資壓力恐是現制的兩到三倍。
此案起因是金管會去年允許業者在2026年接軌後、再加15年認列資產淨影響數,卻讓逾6%高利率保單,不再是壽險業的包袱,反成了ICS大補丸。
在試算下,原本RBC偏低的壽險公司,接軌ICS後數字「被墊高」;相對RBC原本高的公司,ICS卻被拉低,導致「前段班變後段班、後段班變前段班」的不合理現象。
保發中心總經理詹芳書直言,清償能力新制度轉換,應具穩定、公平和可預測性,應是要反映業者真實狀況。
詹芳書在8月29日精算學會研討會中提出三大調整方向:第一,RBC逾250%的公司,轉換後ICS以125%計算,缺口可維持15年分攤;第二,RBC低於250%者,ICS是RBC的一半,缺口得在5年內加速補齊。
第三,若業者希望ICS進一步衝高到逾125%,額外部分一律5年補完。體質愈差的公司將加重資本壓力。
業界指出,新制下資本壓力差異明顯。以RBC僅200%的壽險公司爲例,轉換後ICS僅100%,若要達到150%,缺口50元必須在5年補完,每年需攤還10元,加上原本缺口分攤,每年總計15元,壓力接近舊制的兩倍。
若RBC僅150%,ICS只剩75%,要拉昇到150%,每年需補18元以上,負擔最重。
依規劃,2026年3月底各公司需同時提交2025年底RBC與ICS數字,並依新規計算15年需計提,或是否需多借「超額」的資本額度。爲配合調整,申請過渡措施最晚在11月15日前。
市場認爲,這項制度修正,等於「把墊高ICS的後門補上」,避免部分壽險靠高利率保單意外翻身。未來真正的挑戰在於,業者是否能在過渡15年內,靠增資、獲利與商品調整逐步填補缺口;否則,壽險市場的整並壓力,恐將比預期更快浮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