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區桂芝寒蟬效應席捲校園 基層教師談兩岸擔心「惹火上身」

北一女國文教師區桂芝日前接受大陸央視訪問,內容提到總統賴清德,遭人檢舉於課堂發表政治言論,疑似違反教育中立,被校方約談,區桂芝(中)今天走出校外受訪,公開回應。記者邱德祥/攝影

北一女教師區桂芝日前接受對岸央視採訪,批評賴清德總統將中國大陸定調爲「境外敵對勢力」,遭民衆檢舉。經校方審查雖未違反「教學中立」言論,但近年兩岸關係緊張,老師也憂心談該話題敏感可能引火上身,校方除多加提醒外,補充資料也會趨於保守改以課本內容爲主。教團認爲,108課綱訴求多元,應適度讓老師在教學上有「言論免責權」,讓老師在教學現場有所保障。

一名高中校長透露,由於高中課程涉及程度較深廣難免會搭配時事議題討論,學校這幾年在學期初課程準備會議,書面都會提醒老師當討論到比較敏感議題應以課本內容爲優先,他這兩年更是會特別在會議上口頭告誡,並將相關規範流程說清楚。

該校長表示,近年來學生意識擡頭,家長也更關心小孩學習狀況,除了兩岸議題外,性教育、霸凌等議題都有可能惹火上身,老師在備課也更加謹慎,他舉例,公民老師由於課程內容涉及政治議題,可能會有分組討論,但就會特別和老師要有結論,並將各方思想統整,將重點放在議題的分析。

臺北市教師工會理事長蘇銘彥認爲,老師現階段屬於被動狀態,不管講什麼都有可能被檢舉,就算是經審覈過的課本內容,也有可能檢舉,長期下來教師爲了自保,在課堂用語會更加謹慎,避免不必要的爭議,但也使教學更加保守,學生若提問敏感問題,老師也會避免深入探討,僅以課本快速帶過,可能會限制教學多元性和廣度。

蘇銘彥說,大多數老師在教學現場不論立場都會謹守「教學中立」這條紅線,但有時候只是不經意言論,例如使用「中國」或「大陸」等詞彙,這種檢舉不一定基於事實,可能只是檢舉人主觀認定,但也反映現行「教育中立」原則及界線過於模糊。

蘇銘彥認爲,108課綱後所追求的是多元教育的環境,但教師言論卻反而被放大檢視變相限縮老師授課內容,建議在不涉及人身攻擊或刑法的前提下,建立以教學爲出發「言論免責權」,讓老師在教學上有更多保障,也應建立更公正、客觀檢舉處理機制,避免惡意檢舉或不實指控造成困擾,保障教師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