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預測:成都今夏高溫日數偏多 但極端性弱於2024
一年四季,陰晴冷暖、風雨雷電、霧露霜雪,瞬息萬變的天象製造出無限驚喜,也幻化出形態各異的“信號”,指引我們的生活。今日迎來第65個“世界氣象日”,今年的主題確定爲:攜手縮小早期預警差距。
成都氣象災害種類多、分佈廣,除颱風和龍捲風不直接影響以外,其他氣象災害均有出現,我市日降雨量、小時雨強、最高氣溫極值也相繼突破歷史記錄。
預警早一秒,安全多一分,在這個特殊的日子,成都日報錦觀新聞特邀請成都市氣象臺高級工程師成青燕作出權威解讀。
垃圾分類、低碳出行
每個人都是氣候“韌性”的建設者
“近年來,由全球變暖導致的極端強降雨、高溫熱浪、持續性乾旱、瞬時極大風、低溫凍害等災害性天氣顯著增多,而抵禦這些災害的核心工具就是早期預警。”談及主題背後的寓意,成青燕說,儘管目前全球多災種早期預警系統覆蓋率已提升至55%,但仍有三分之一人口無法及時獲取預警信息。
因此,這一主題旨在呼籲國際社會通過協作與技術共享,彌合區域間預警能力的鴻溝。同時,強調在氣候危機背景下,需將早期預警與氣候韌性建設結合,優化災害風險管理,以構建更公平、更安全的全球防災體系。
對於普通市民而言,我們接收到的暴雨紅色預警、在電視新聞中聽到的氣象災害信息、在公共大屏中看到的天氣實況信息都屬於早期預警系統。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培養“預警素養”——不僅是關注天氣預報的習慣,更是要學會解讀預警信號的種類和級別,理解不同災害的防禦要點,以及掌握應急避險技能。
“我們每個人都是氣候‘韌性’的建設者。”成青燕認爲,當我們參與社區、單位防災演練時,實際上就是在編織預警系統的“最後一公里”網絡;當我們支持新能源企業時,就在爲減緩極端天氣的發生貢獻力量;甚至垃圾分類、低碳出行這些日常行爲,都在間接降低災害發生的概率。“每個市民都成爲預警網絡的神經末梢時,就真正實現了從’被動應對’到’主動防禦’的轉變,早期預警的差距才能縮小。”
短時強降水、雷雨大風
局地強對流天氣風險高
回顧2024年的氣溫,從國內到國際都有一個共同的關鍵詞——“史上最暖”。就成都而言,平均氣溫爲18℃,較常年同期偏高1.3℃,是1959年有完整觀測記錄以來最暖的一年。
是什麼原因導致我們經歷了“最暖一年”?從全球背景看,人類活動加劇的溫室效應導致氣候變暖趨勢持續,四川盆地與全國升溫速率同步加快,爲極端高溫提供了長期累積效應。
從區域氣候看,青藏高壓與副熱帶高壓異常疊加,抑制雲雨形成,西風帶波動引發“熱穹頂”效應,導致持續性晴熱少雨天氣。
從局地特徵看,城市化進程中的熱島效應使中心城區氣溫較郊區高2-3℃,高溫高溼天氣顯著放大體感不適,全年高溫日數、極端最高溫及覆蓋範圍均破歷史紀錄。另外,海溫的異常也干擾着東亞大氣環流,進一步助推高溫頻發。
根據成都市氣象臺與四川省氣候中心聯合會商結果,預計今年成都平均氣溫仍較常年偏高,但低於2024年,呈現“階段性波動”特徵:春季回暖期間可能遭遇“倒春寒”,秋季“驟涼驟暖”切換頻繁,晝夜溫差最大可達10℃以上;夏季高溫日數偏多,但極端性弱於2024年,局地強對流天氣風險高,比如短時強降水、雷雨大風等。
在此,成青燕呼籲廣大市民踐行綠色生活,助力減緩氣候變暖,比如優先公共交通、減少一次性用品、選擇節能家電、參與城市綠化,通過陽臺種植、社區共建綠地等方式緩解熱島效應。還可以通過成都市“12345”熱線平臺等反饋災害隱患點,助力完善預警響應體系。
》》》熱搜預判
#4月倒春寒#
問:3月20日進入“春分”,升溫節奏明顯加快。目前,在新一輪大回暖中,我市最高氣溫直奔25℃。“倒春寒”還會不會再次光臨?
成青燕:倒春寒是春季3至5月或者入春之後出現的前期暖後期冷,且後期的氣溫明顯低於正常年份的一種天氣現象,同時,前期的偏暖持續時間至少要在10天以上。
就成都來講,後期的氣溫至少要連續3天低於10℃或者氣溫與常年的偏差在2℃以上。以溫江國家氣候觀象臺觀測資料作爲代表,近10年,倒春寒的報到率是100%,4月出現的概率更大。
成都市氣象臺聯合四川省氣候中心會商研判,預計今年春季我市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平均值偏高,出現“倒春寒”的概率很大。
#今夏極端高溫#
問:2024年,成都於5月13日入夏,9月29日入秋,比常年入秋時間9月12日足足晚了17天,讓我們經歷了有氣象記錄以來最長的夏天。今年,我們將度過一個怎樣的夏季?
成青燕:不止是時間最長,2024年夏季成都平均高溫日數25.2天,較常年同期偏多20.5天,僅次於2022年,爲成都有氣象記錄以來第2多。而且,9月1日至9月5日高溫天氣過程持續時間和強度爲有氣象記錄以來同期最強,這期間,14個國家站日最高氣溫均打破或追平9月極值記錄。
成都市氣象臺聯合四川省氣候中心會商研判,根據最新的氣象資料分析,預計2025年夏季(6至8月),我市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平均值(25.2℃)偏高0.5℃至1.0℃,夏季總降水量總體接近常年同期平均值(566.9mm),降水時空分佈不均,降水量西多東少,大範圍持續性暴雨少於2024年,局地強對流天氣偏多。7月中旬到8月中旬期間高溫日數多,但發生類似2022年、2024年長時間極端高溫天氣的可能性小。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王靜宇 責任編輯 何齊鐵 編輯 王淇